IMG_20151011_151324  總是有點忙,幸而幾位網友常會熱心的提供最新的短顆比賽視頻資訊,所以近來幾場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比賽,因而沒有錯過。而這幾場比賽的話題中心,一直都是圍繞著福原愛和伊藤美誠,但是真正值得注意的是常出現在日本男子隊教練席的田勢邦史。他的打法已經有河野滿的五六分功力,有這樣一號人物在,日本隊,對生膠的理解很顯然優於原來的正膠上國:中國隊。

從福原愛擊敗丁寧、伊藤美誠差一點把李曉霞拉下馬、、、福原愛、伊藤美誠只要出場比賽,都會掀起一陣話題,由廠商迅速引進她們使用的球拍和膠皮,可見球迷們的關心程度。但、但、但,這兩位對生膠的理解,真的是薄弱到不行,日本女隊有一位較名不見經傳的小野思保,反而生膠功力高身許多。奇怪了!那為什麼是小愛和伊藤小妹出頭咧?因為田勢邦史和小野思保一樣,都沒學到河野滿的究極前陣快攻的精華,正手攻球失誤太多、攻球時常躁進,燜著頭打、、、一眾缺失,容後再稟。而小愛跟伊藤因為:一、長得比較可愛。二、廠商代言金援,非上不可。三、正反手銜接順暢,足以彌補反手軟肋。

講了好幾次一招半式,應該罵聲連連:你個死老頭是啥東西,竟敢批判小愛!是的,雖然在下只剩半條命,但還活著,是個人而不是個東西,之所以發言,乃是秉持著大愛,想對短顆打法沒落這個大礙,略盡綿薄。也承認自己的確球打得不太好,但是天生一雙火眼金睛(其實是電腦看太久,眼睛紅腫),打不出來但看得懂球(很大一部分是球具的取得問題)。也受過正式科學方法教育,懂得發現問題、提出假設、驗證假設、解決問題的研究程序。博古通今、鑑往知來。日本過去不是沒有短顆超級高手,中國現今也尚存正膠一代宗師,只是這些老師傅的的驚人藝業,不但沒有寫成葵花寶典或九陰真經,反而一一亡佚。唯一的殘本獨孤九劍『闖與創』都很難買到,加上雕兄已故,玄鐵重箭、紫微軟劍、青剛劍、腐朽木劍都已失落,一代宗師並沒有像風清楊一樣不藏私的提攜後進,所以絕無神僅憑稍微厚一點的鐵布衫竟能強壓無名的絕學萬劍歸宗,後生小輩如不入魔瘋狂亂打就贏不了,成也風雲、敗也風雲啊!

短顆指得是顆粒的長寬比,依橡膠硫化程度來分,較軟Q、彈力較大者為生膠,較軟彈、速度稍慢者為正膠,較硬頂。這場跨世紀大決鬥中,日本忍者選擇了生膠武士刀,中國大刀隊則選擇正膠大刀,兩方各自發展出理念大相逕庭的武學,三浦用空手道對決葉問的詠春,究竟怎麼個高下?

先來探探敵情,『究極前陣快攻』到底是個啥麼玩意兒呢?日本人的語法、遣詞用字,經常都很誇張,動不動就來個『究極』、『奧義』、『極太』、、、,東西剛放進嘴巴裡,一點味道都還沒嘗到就迫不及待地『嘔一夕』,五官還要揪成個包子、、、。重點是和日本人講話一定要聽完最後一個字,因為他們的否定詞『不』字,是放在句末的!『究極前陣快攻』這幾個字看起來好像沒什麼弦外之音,但是為什麼田勢邦史和小野思保等一眾後學打起來,卻比較像『就急前陣快攻』,如遇到強力弧圈結合快攻選手,還常常變成『救急前陣快攻』?同一套武功路數,河野滿打起來卻是充滿霸氣的氣定神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6zI05ve-yc,這是一段河野滿對本格森的比賽老視頻。如果比對一下本格森對莊則棟的比賽: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biKCSgZUR0,就會發現:嗯!莊則棟好帥!哇哩咧!什麼跟什麼,是正膠跟生膠的基本差異啦!這個下兩段再談,先談一下生膠和正膠的特性差異,再針對日本老先覺和後進之間的世代失落來端詳端詳。

生膠和正膠,在前段分別以武士刀和中國大刀來形容,武士刀刀刃薄、握柄長且鋒利異常,吹毛斷髮,擊刺、劈砍都極具殺傷力。中國大刀則是厚背薄刃,厚重沈穩、耍起來虎虎生風,雖沒那麼鋒利,但挨上一刀,除了外傷之外,內傷更加嚴重。

先來說說較多人使用的生膠好了。

生膠主要有膠粒軟彈、摩擦力大、速度快的特性,放大效應顯注,中度發力速度極快,發力過大容易下網,膠粒軟則易變形,打法上要求與球的接觸時間短、顆粒形變要小,才不受來球的旋轉影響,仗著彈力大的優勢,短促發力的彈擊大法很容易得手。若是與球的接觸時間變長,顆粒軟倒亂彈不受控制,很容易失誤,只好過度一板,失去快攻得分的先機。

生膠速攻為主的打法,通常女性選手居多,舉例而言:耿麗娟和他兒子、陳靜、玄靜和、李恩實、石恩美、李佳薇、福原愛、伊藤美誠、小野思保、、、。男子組當然也有,金琦澤和河野滿較有名,勉強算上田崎俊雄、渡邊捋人、田勢邦史。哎!河野滿的徒子徒孫一堆,但有世界性知名度者、、、沒什麼印象。WHY???原因即是出在接觸時間要短這件事上,女性選手打法上以擺速見長,力量通常較小,很容易達到生膠好球帶的條件,看準來球,擺速提高,一擊斃命。您看小愛和伊藤就是最佳案例,她們的反手生膠招數極少,但是板板都是拼命三郎的打法。別以為她倆每板都是掄大槌似的大發力,生膠發力最大只能八分,這跟膠粒變型量有關,再加力只有下網一途。而會打上天的情況,通常是太亮板,跟發力無關。男子選手打生膠,通常很難克制住只發八分力的憋屈,攻擊時什麼球都想發力打透板,那就慘了。劉國梁在使用802正膠的比賽視頻,才會看到他放肆發力,但在使用Clippa生膠時,殺球發力會明顯保留一個Q度。簡單說,就是不能讓膠粒變形量超過容許值。所以想提高擊球速度,靠的是提高擺素,而不是大力擊打。這個變形量的大小,會因顆粒大小、長度和軟硬有關。SPECTOL、ULTRA TANGO、MORISTO SP、BLOWFISH等膠粒大的膠皮,顆粒徑高比較小,較不容易變形,發力可以較大些,而563、105、874、閃靈之類的中長顆粒,徑高比較大,別那麼用力,上台率會高些。

您可以當作在下胡說八道,老子我用力狂巴了幾十年還不是照樣贏球?是啊!我還曾經見過一位前國手教人打生膠說用盡力氣巴就對了,他自己示範時虎虎生風,他學生卻是一打就下網。試問發極大力什麼球打不過網?問題是每球都能用十二成功力來打嗎?平球可以,空球、下旋、側旋您巴巴看?不是打飛機就是打地瓜。但只發八分力,您就會發現伊藤上身,機關槍一樣的又速又威。也許您會說王濤咧!您看他反手彈擊速度那麼快,但那種氣定神閒,像是發死力的便秘樣嗎?

難題來了!怎麼對付機關槍的強大火力?之前一直說打側旋。側旋?空球、沖球不可以嗎?碰到生膠高手,哎!請鬼開藥單,包死的。空球?剛剛提到打生膠要求接觸時間短、顆粒變形量要小,那不就是空球嗎!對習慣打空球的人打空球,剛剛好踢到鐵板,只要不強攻,隨手一撥、一擋,回來的球更空!比伊藤稍微多會一招吸彈的小愛,就能將空球攻回來,又空又快,擋、殺則下網、拉、切則冒高,補板得分。沖球更慘,借力一擋就雷霆萬鈞的回來了,四兩撥千斤,沖越快,死越慘。

側旋呢?為何側旋會對生膠產生威脅?此處要說明:側旋要有效必須是旋轉相當大的側旋,最好飛行路線還帶拐彎的側旋。老瓦最有名的那個大拐彎的側旋弧圈,就是對生膠殺無赦的必殺技。原因在於強烈的側旋會把生膠顆粒打歪、不受控制的亂彈。過去用ULTRA TANGO時,碰到只打前衝和高吊弧圈選手時,像吃豆腐似的指東打西、恣情肆意。但一碰到側旋弧圈,怎麼打都亂飛,毫無招架之力,倒板用反膠面接側旋球則毫無問題。速度越快、膠粒越軟的生膠越糟糕,經典的563顆粒直徑較小還好些,105因設計上顆粒頂紋不明顯,對側旋影響的抑制還不錯。至於ULTRA TANGO、MORISTO SP、BLOWFISH之類的大粒徑生膠,則是狂風掃落葉中的花枝亂綻,下場一如李曉霞打伊藤美誠,一支梨花帶春雨的苦悶與流不出的淚,贏在球具也輸在球具啊。

有解法嗎?有!只是太難,天份不夠好、功力不夠高的人是奏不出這曲廣陵散的。既領會不到也打不出來。不賣關子,就是江嘉良的成名絕技:攻弧圈和小扣殺。攻弧圈是給正膠用的,生膠比較適合小扣殺。訣竅還是在於接觸時間要短,極短,短到不受側旋影響,側旋像子彈的膛線一樣,會有一種向前擠壓的穿透力,會強力擠壓膠粒,造成變形亂彈。小扣殺的小字,指的是自身發力小不自己造成顆粒形變。扣殺兩字則是發力短促、打點精確。因為側旋弧圈路徑怪異,不這麼打,只擋一板或小扣殺沒打好,都很容易打滑或吃旋轉。難,極難,難在球具的天限,球拍和膠皮都有影響。

小愛和伊藤小妹的最大公約數在於她們都用Nittaku木吉他。生膠底板也不是只有木吉他類的中硬度五夾適用,中國式的生膠底板較常採用又硬又重的七夾,如DHS08、BTY陳靜、AVALOX P-700和紅雙喜魔幻A-05。但中硬度五夾拍身型變小但有凹陷形變,也夠挺,也夠咬,容錯率較高,彈性比七夾小些較不容易發力過度下網。厚、硬七夾因硬度高,瞬間便將球頂出去,比較不受旋轉影響,但控球差了些。總之,越咬球越吃轉,不吃轉則控制不住,進退兩難啊!

河野滿,底板是TSP Birmingham77,膠皮用的是TSP Spectol。球拍本身又薄又沒力,特色是拍尾特別加寬成倒水滴狀。銷路不是很受一般消費者青睞,但拿來打生膠究極前鎮快攻是絕無僅有、機關算盡的『刀鎖』,刀鎖,是布袋戲禮金太極用來剋制荒野金刀獨眼龍的獨門兵器,有個鎖扣專門用來索拿敵人兵器,也可當成刀使,還附帶一把偷襲暗算用的小刀。這把怪拍的結構是中間三層等厚木材加上兩層薄面材,世奧得快攻龍則有某種程度的效顰感。B77跟木吉他最大差異便是大蕊一分為三,且其中三分之二為橫向纖維配置。5993451143_31262bba87_b (1)  

B77的橫向纖維配置,有減輕來球力量的影響,增大主動發力的放大效果,這跟馬龍506的橫向大蕊有異曲同工之妙。在王吉生所著的『乒乓球拍探秘』一書中,曾經提到早期正膠快攻運動員喜歡在拍背加粘一塊橫向排列的薄木板,亦即提高橫向纖維在整把球拍中所佔的比例。著名的順風50 / 032都是橫向纖維比例大於直向纖維的銘拍。所以、、、這橫向纖維配置是什麼作用呢?它,就是『刀鎖』的那個『鎖』。對於來球力量會產生較多的衰減量,咬球的手感較好之外,比單純用直向纖維軟質木材,還多保留了幾分反作用力。所以在手感和速度上取得了均衡的發展。B77據說是河野滿自己開發設計的,據說他最崇拜的是中國隊的莊則棟,還曾向莊請益。結果最終徒弟居然擊敗了師父,在1971年世界盃,兩人正式遭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jARJYbccFY ,細心如您,應可發現這段比賽故意被簡短化了,是不光彩?還是不想露餡?因為在此一役之後,莊則棟就退休了,當然這也跟文革有關。但容國團、莊則棟的直拍兩面攻絕技從此消聲匿跡,連後來的名將謝賽克、江嘉良等也都不能完全算是直拍兩面攻打法,這其中必有緣故。

究竟河野滿的辟邪劍法獨到之處為何?為何他的徒子徒孫都未能得其真傳?在歐洲球員以弧圈球制霸天下的時代,河野滿到底是用什麼辦法克制弧圈球?有球友忍不住破哏,提出了『側擊點』這門絕世武功。是的,這是其一。但是只靠側擊點是無法一路過關斬將登頂世界冠軍的。尤其碰上一樣是直板正膠快攻打法的中國隊,更是討不了好。側擊點很重要,解說需耗費相當篇幅,容稍後再談。先來談一談在王吉生『乒乓球拍探秘』中所提到的『高手位』擊球,這是在文獻中所能覓得之少數文字記述。『高手位』相形之下就有『低手位』,一般正常打法都是低手位。簡單說明之就是執拍之手的手腕高度低於手肘高度。高手位則相反,手腕高度高於手肘高度。這、、、有很厲害嗎?舉兩個例子您就知道:老瓦、波爾,尤其波爾最常用。波爾的向下殺球式弧圈球,就是這麼打出來的。橫拍很容易這麼打,但是直拍卻受限於人體工學,較難使出這招。但也正因如此,直拍在高手位時很容易拍頭朝上,當時的拍面角度,剛好最適合攻殺弧圈球。另外高手位的發力很容易能結合腰腿力,比之低手位多餘了由下往上引拍的時間,並造成腰腿力不易發揮的問題,高手位打法的優勢既強力又穩當。當碰上了弧圈選手,自然攻殺順暢。碰到正膠下沉的球路,亦因高手位向上頂的發力方式,不但無懼來球下沈性,反而更增加擊球上台率。師出同門的莊則棟和河野滿,一個高手位、一個低手位,高下立判!

真這麼神奇嗎?本版所言雖然大部分都是胡說八道,但高手位這個技術環節是做過實驗的。好不好吃,吃過的就知道了。原來是不想寫出來的,但幾位在文後留言的高手球友一直催逼,寫出來秘方就洩漏了,不寫出來又好像不懂裝懂。為了顆粒打法的振興,還是略盡綿薄,不再敝帚自珍了。

側擊點,這個很多人都知道啊!再加個高手位就能獨霸天下了嗎?你以為咧!哈!哈!那河野滿的日本徒子徒孫早就稱霸武林了,何以說田勢邦史、小野思保這些人只有河野滿的五、六成功力呢?難道欲練神功,要先自宮!!!其實不必自宮也能成功。仔細比較河野滿和田勢邦史,除了球具不同外,田勢邦史老是急吼吼的發大力擊球,河野滿在擊球時卻是穩當當的攻球,這其間就是九陰白骨爪和催堅神爪、北冥神功和化功大法的差異。一般認為短顆打法就是撞擊、扣殺、先撞再磨,對吧?全錯!在僥倖獲得短顆神器:順風606和DHS 032之後,一種特殊的擊球手感完全顛覆了從前的陳痾舊疾。不是賣關子,但請想像一下划船的時候,拿船槳發大力打在水面上,除了水花濺濕一身之外,船完全無法前進。但將船槳確實伸入水中攪動,這個動作叫做:『划』,就能讓船飛速前進。是的!就是『划』這個概念,讓河野滿成就了穩、準、狠的攻擊火力。而且這種划出來的球,球質既快又沈又重,而撞擊、敲打出來殺球,球性平直輕挑,一擋就回來了。好了,河野滿的部分就不再多說了,更高層次的部分再說下去,被日本忍者發現就糟了。

中國後起之秀的謝賽克、江嘉良、陳龍燦、何志文、高軍、楊影、劉國梁、王增羿等人,其實都各自在正膠領域有所突破和發展,但其結果卻是讓正膠打法逐漸式微,加以後繼無人,誰告訴我一個還在打正膠快攻的中國國家隊看看?日本的生膠打法至今仍有許多後繼者,甚至以兵臨城下威脅中國女隊甚甚,還在打短顆的廣大球友們也多選擇生膠。難道正膠打法及莊則棟的兩面攻要就此長埋『闖與創』的文字塚了嗎?

正膠、生膠,孰強孰弱?當然首重使用者的天份和發揮,風清揚那一夜要是遇上的不是令狐沖,而是陸大有!獨孤九劍就此絕已。正膠的優勢是抗旋,缺點是出球快,這其實是一體兩面的。莊則棟正是這萬中無一的高手,而且是高手中的高高手。他居然選擇了一張沒彈性的爛海綿當他的主戰配備。是笨?是窮?還是機關算盡?不得已,請出供奉在防潮箱深處的順風606,上頭貼的那張喜寧889都將近放了十年左右,膠粒都已經有些硬化,海綿原來速度就不快,擺久了更是發硬不彈。但上桌實打時,606吃水極深的咬球感和特異的彈性,徹底彌補了正膠摩擦力不足的問題,既快又沉又重的球質,球落台時的扎實撞擊聲,比之Y-14快而虛浮的球質完全不同。那如果是順風50咧???沒有人知道,因為見過順風50和見過孔雀翎的人一樣,都死了。

正膠球具的發展在莊則棟之後,為了因應快速弧圈球,因灌膠、內能等海綿增益效用的威脅,在膠粒的設計上採取大顆粒、小間距的高摩擦力設計。在海綿設計上也屏棄原來軟而粗的發泡方式,而採用高彈,甚至是內能、大發泡蛋糕海綿。這與老莊所用的球具設計理念完全背道而馳,所以正膠變得會吃旋轉、快攻變成還要依賴提拉,這從江嘉良開始的小提拉,一直沿用到劉國梁,但在先前的戰例中前所未見。正膠加強摩擦這個改變,對反膠而言,無異是以卵擊石。劉國梁陰錯陽差的因為不太轉的弧圈,騙到了一個大滿貫,所以才會有國際乒聯特別制訂劉國梁條款,限制顆粒膠皮設計規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球具廠商以為提高摩擦和速度是對的發展方向,正膠、生膠摩擦力越來越大、速度越來越快,使用選手的成績也就越來越差,劉生之後,偶有欣然規往,遂乏問津者。

桃花源始終都在那裡,只是不足為外人道也,縱然得遇奇緣,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又有誰願意便捨船,從口入呢?

全文完!了嗎?

還沒呢?劉子驥都還沒出現!接下來不是該江濱柳和雲之凡出場了嗎?只講生膠不提正膠,豈不是要被正膠擁護者們揪團圍毆嗎!

是還沒完。生膠打法縱使後來出現耿麗娟、陳靜、玄靜和、李佳薇、、、等等好手,甚至王濤那種天縱奇才的打法。但始終都只是在山外落英繽紛的桃花林中,中了黃藥師的奇門遁甲陣法而迷失方向,從來未曾得其門而入。然而,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的關鍵,居然是: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正膠的內功心法居然要先拋棄歷代正膠好手的篳路藍縷,取經自最原始的球拍:HardBat的經驗。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FQsNd_4pGg,視頻中與朱世赫對打的兩位大叔,很顯然將朱世赫的削球視為無物。質樸無華的招式和純粹的發力,係仰賴球拍的抗旋能力而發展出的特有打法。旋轉在此變為配角,發力也只是一種手段,而落點控制、節奏變化才是整場比賽的重點。

正膠膠粒硬、出球快,所以不吃轉,也無法製造太多的旋轉,勉強利用揮拍角度與顆粒排列方向垂直時較大的摩擦力,可以稍微拉球,但也決計不是以旋轉為特長的打法。若反向思考,別管旋轉,專心致力於擊打和調度,事情就變得簡單了。專注發力,力貫球心,其力量和速度並不亞於強力弧圈球。台內小球處理更是正膠強項,一個簡單的搓球技術即可處理一切來球,加之推、擋、彈、撥、拱、磕、刮等過渡球技術,攻守兼備。卸下旋轉這個無謂的武裝,攻擊力反而更大。何志文的打法正是如此,一如降龍十八掌,剛猛無疇,卻樸質無華。

不想寫了,越寫越想改回打正膠,但又找不到人打。想當年拎著兩把西瓜刀,從拿天門一直殺到蓬萊東路,手起刀落,眼睛都沒眨一下、、、,眼睛乾了,該休息了。

本篇補完!謝謝收看。

 

補充說明:側擊點,不正面纓其鋒的四兩破千金之術。依球旋轉軸心之法線向量之外的任何一點,其實都是側擊點。最不受來球旋轉影響的最佳打點即在旋轉軸心上,但很難打得到,越接近,效果越好。側擊點打法除了不受來球旋轉影響,更能在其上再加以另一方向的作用力,球路極怪、威力奇大,且不限膠皮種類均適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azytal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