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0150827_210510  『有些人,縱有神刀在手,仍是無法成為刀中之神的。』

我就是這種萬中無一的絕世羔手,只會搶棒棒糖和露屁屁這些低俗招式。常會怕對手輸球,不好意思用擅長的球具或發太難回接的球,所以不適合用絕世好劍。只有用便宜、難打的球拍贏球才會覺得心安理得。

時間回溯到公元1989年,因在眾人面前(其實也才三個人)把同班同學打了個21:0,造成他當場把球拍撕破、折斷丟進垃圾桶,此後大學四年沒看過他打過乒乓球。Shock & Sorry with Sad。後來,除了失戀情傷那幾年,走的是暴力正膠扣殺和不講理強力弧圈的路線外,近年來上場打球,怎樣打得雙方都很盡興反而比較重要。前國手、曾經的甲組、乙組、老球皮、青少年國手、大學校隊、初學乍練的球友、叔叔伯伯、婆婆媽媽、小朋友,任誰跟我打,比分真的都差不多。打球對我來說,只是玩玩拍、過過汗,不計較輸贏,更不會縈懷難眠。

跟小朋友打,壓力很大,贏球怕他哭,輸球咧!以後他和他爸媽就都會看不起你,以後就不會找你打球了。不僅人小鬼大,大鬼一樣難纏,還饒上人性的複雜與矛盾,不打又不行。最佳處理方式就是場場Duce,然後4:0完封,並且一定讓小鬼有機會表演指導教練教的各式絕招,不然連教練都得罪了。跟老球皮打要有輸有贏,各勝幾場加上各有擅長,對方專精殺球,我方就只打弧圈,這樣下次見面才有球打。跟大老闆打球更難,第一天一定要殺他個大敗,第二次互有勝負、贏多輸少,然後慢慢地贏少一點、、、。

讓球,這樣說實在不恭敬,應該說成作球。這是一門技術極高的藝術,作得不好會讓彼此都不舒服,反而失去了原來的美意,朋友都不用做了。斟酌多年之後,得出一個兩全其美、極高明的處理辦法。那就是『敗拍』,說好聽是研究球具,贏球時,功勞推給球具,輸球時罪過也推給球具,夠賊吧!加上個性愛玩,打球總喜歡挑白線、大角和近網處打,這樣一來失誤的機率高,放水可以放到毫無痕跡,不小心觸網和敲邊也沒有人會覺得時故意製造出來的,天衣無縫、皆大歡喜。

打這種花式交際球,除了白線、大角和近網處之外,更要能頂住對方的重板攻擊,還要一直頂到對方自己失誤才是高招。高招?有多高啊?三四層樓那麼高呦!如果只是單純的頂大板,通常頂住一板,對手就會因為還原動作來不及回救而失分。技巧是要能將對方攻來的重擊,穩穩地、慢慢地送回對手好打的位置。慢是為了讓對方動作有時間還原,穩則是將球處理成直球或不太轉的球,這樣才能讓這場喜劇一直持續下去。考驗的是對球性的了解、對旋轉的認識、對球具的掌握,及對人性黑暗面與光明面的戰爭與和平、傲慢與偏見、小王子、小鼻子、小眼睛、、、、、。

但是適合專挑白線、大角和近網處打的球拍和膠皮實在屈指可數。在曾經的經驗裡,Banda Allsafe和Yasaka YE(中直),是其中的佼佼者,但在步入中年之後的大球時代,這兩把打起來都有點累。前陣子嘗試Donic Defplay,攻擊力太強,也適合削球,但不太適合控球。新版YE沒試過,但從圖資上判斷,實在很難感覺出其差異性。猶豫了很久,也保留打回YE的可能性,但YE+PF4的組合控制不錯卻攻擊不力。苦覓一把適合PF4的球拍,於是又入手謎樣神器四號板的唐橋復刻版。小球時代四號板+PF4就已經是天殘地缺,噢!不,是天作之合。四號板神奇的又硬又韌又吸球的怪特性,讓PF4擊球常會有的觸底感都不見了。而且那個又快又重的驚人球質,隨便出手都有AC+Mark V很認真時打出的質量。吸短、擺短更是一流的神奇,不只小球可以擺短,連對手轟過來的重板攻擊,都可以輕易地控制在網前30cm內,只可惜手上這把復刻四號板為橫拍形式,實在捨不得鋸成中直,所以實驗性的購入結構類似的銀河-N9。

N9,NT$350.-,做工算精緻,銀河習慣在握柄兩面都設置水晶牌。結構和980類似,大蕊厚些,面材則改為在下不愛的KOTO,不愛的原因是速度快、小球控球較不聽話。但配上PF4之後小球控制稍微改善,手感很年,很適合喜歡打連續板的相持型選手,認真發力抽一板強力弧圈,速度還相當可觀,入手的是中直,銀河的中直握柄和BTY相仿,細細圓圓的,不太得我心,純屬個人喜好,不影響該拍優良的操作性。唯一的缺點就是殺球時那個不給力裂帛聲,不舒服又沒力,拉TOPSPIN卻可以幾乎沒有聲音。至於擊球的精準度,可以說是可圈可點,劈長擺短還蠻順心的,以N9的價位,真可比價位高上五倍的同類型結構球拍。

TULPE七夾,NT$90.-,N9的1/4價。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azytal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