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木+二碳、檜木面材、厚度:7.0mm,誰敢說這是一把慢球拍!但,我感,不是敢喔!
正常檜木面材三木+二碳球拍,都是仿製BTY的TAMCA 5000系列球拍結構,最多人仿製的就是Gergly和Primorac Carbon普碳,Sardius是一個模仿不來的怪胎,因為那個碳層聽說是BTY特製的10K碳,材料坊間無法取得。施碳則沒人要仿,沒市場,仿來自討沒趣。銀河的T2號稱是仿普碳,但總厚度不對,檜木面材厚度不到普碳的一半,裡裡外外沒一個像樣的,就略過不談了。之前為了抗衰老,幫自己找點威而鋼和印度神油,研究了十數把加料拍來搭配PF4,其中就包括銀河T系列:T1s/T3s/T4s/T8s,這把T1s配PF4可以說是最叫在下愕惋的。又笨重又沒力,輕碰即飛,大發力又虛脫、、、又、、、的罄竹難書。除了做工不錯之外,實在OOXX。T系列的面材都是檜木,但此檜非比檜。BTY用於球拍面材上的檜木有木曾檜、黃檜、紅檜。但T系列很顯然是此三者之外的『美檜』,最沒力、最軟,還很薄!但紋路很美。都說Beauty is but skin deep !膚、淺!
最近被小球皮引得很想打回顆粒,所以連發了好幾篇關於顆粒膠皮、球拍的文章,突然之間三花聚頂、五氣朝元,如雷灌頂的想到了這把膚、淺的球拍。趁女兒睡著偷借來T1s的橫拍貼上DHS 651試了一下。This skin deep is so beautiful!美啊!可以當成沒作用的美檜+絕對是3K碳的皮硬+芯軟又特厚,一如之前明月遁生膠文中所提及的原則,很、非常給他適合打硬質顆粒膠皮。擊球速度非常、非常快,手感回饋相當深,可以很自如的划跟黏。So,很容易打出後發先至的球,第一時間搶攻更是穩定。所以便連夜網購了一把中直和、、、DHS 652。
DHS 652?本版不是一直看到都是651嗎?怎會這次改了652?其中必有緣故啊!651/652雖然差一號,但戰型、打法完全不同,651適合泰山壓頂式的扣殺打法,如何志文。652則是撞磨式連珠砲攻擊,如江嘉良。若以T系列球拍做搭配選擇,651較適合搭配T4s,652則較合適T1s。但,大球時代,單面正膠威力有點虛,建議背貼一張反膠來加重,不重則不威,這是打顆粒膠皮的鐵律。貼PF4太重、球感生硬,波爾訓練套發軟,攻擊力變弱。建議水星二(硬),在下認為最為趁手,威力不減外,橫打反拉最輕鬆且威力最大,整體拍重亦最適切不重手。
說到652,必談江嘉良,652最有名的使用者。聽說(低人說的)他的打法介於莊則棟和陳龍燦之間,兩面攻但卻是一種似叩非叩、似拉非拉的撞磨式擊球。據說他也曾用過三木二碳的球拍(BTY Primorac Carbon)但改打NP-2(不確定)。NP(霸主)系列的顆粒膠皮也是赫赫有名,如莊則棟打NP-1(聽說),福原愛打過NP-6(也是聽說)、、、哇哩咧!怎麼都是聽說?哎!連不是專業選手的你我都會嘗試著換膠皮來求進步,職業選手每日朝思暮想的就是如何贏球。不斷換球具嘗試,當然是天經地義的事。這番斤斤計較,也才會讓廣大的球友們有題材拿來津津樂道,但說何妨!回到652,這張橫向顆粒排列的知名膠皮,卻要當成直向顆粒排列來打???很怪,很怪!所以它也是一般慣用直向顆粒排列膠皮的朋友第二容易上手的顆粒膠皮。哪泥?那第一容易上手的顆粒膠皮咧?答案是:環球889 & TSP SPECTOL。因為它倆既可以當直向顆粒排列打,也可以當成橫向顆粒排列打。因此二者非本篇主角,先略下不談。關於顆粒排列方向的影響,在下比較認同一位台灣前輩的道路減速條說法,就是馬路上為了限制車速過快的白色橫線設計,車子輾過時會強烈震動而減速,這個說法很容易理解。所以常理而言當揮拍路徑與顆粒排列方向成九十度垂直時,產生的摩擦力最大。而652卻很怪奇的恰恰相反,得與顆粒排列方向平行才會得到最大摩擦力。且此摩擦力異常之大,在下個人能發出最大旋轉度的下旋切球,便是用652發出來的,十拿九穩的發球得分,球友都會訝異地跑過來看到底是啥膠皮,發球這麼轉!贏到後來都不好意思了。所以江神最神的那種似叩非叩、似拉非拉的撞磨式擊球,便是因為用了652才打得出來的球。撞球動作向上撞一半球就夠高了,此時再摩擦出球。這種球有扣殺球的力量,又有拉球的旋轉,威脅性最大的是落台後二跳是向前衝,而不是向上冒高的怪異球路。跟前衝弧圈球一樣,入射角不等於反射角,對手很難預測正確擊球點,站位太近台會經常揮棒落空。但這種打法要是反過來拉球拉一半再撞擊,變成先磨再撞,別開玩笑了,會常常一碰就掉球或掛網。
容易嗎這種打法?江神之所以稱為江神,就是一番神操作才會被奉為神。打法本身在觀念上就是玄之又玄的不合常理,先撞再磨?一撞擊球就飛了,哪有時間磨擦?嘿嘿、、、、、這就是所有顆粒球具傳說中最神秘的神之秘術。一個字記之曰:慢。兩面攻莊則棟用得是爛海綿?一堆世界冠軍用南洋進口水果箱夾板兩片夾成一片的順風50?只能算全能型球拍彈性的032,被楊影打出最高速度?劉國梁黑底金字水晶標CL打斷了還黏起來繼續打?鄧雅萍用削球拍DHS 85打出超暴力球風?河野滿的究極前陣快攻,居然用自創的TSP Briminghan 77慢速拍?高軍用BTY Matsushita Pro Model削球拍打正膠????這些問號們的唯一解答,就是:『慢』,慢慢,慢慢你會發現,慢慢,慢慢有了感覺,慢,才是真功夫,硬道理。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想快,必先慢。越說越玄了、、、不、不、不,是越來越接近事情的核心了。
江神最為人所傳頌的軼事,是跟他師父烯恩庭拗了一塊順風50不還,一塊球板打出兩個世界冠軍。都說是水果箱的夾板,能用什麼上等名貴木料製作嗎?金絲紫檀?肖楠木?沉香木?玩笑開大了吧!說穿了,不過就是價格最爛最賤的柳安木、椴木之類的結構建材木料。用最爛的木材做的球拍,慢是理所當然,能當結構材,除了價格低廉,還要有一定強度。就這樣,一不小心,成就了一堆世界冠軍,但拜金主義的薰然氤氳,迷昏了人心,得了世界冠軍之後就揮別糟糠之妻,移情別戀金枝玉葉。檜木、黑檀木、玫瑰木、豹斑木、Carbon、Arylate、ALC、ZLC、Super ZLC、、、硬材質不代表硬道理,更不是真理。當江神變心改用BTY Primorac Carbon之後,就跌下神壇了,後來又改用萬達Koman為他特製的碳板,還是在ITTF老兵賽中敬陪末座。既然找上萬達,那他為何不用4號板?可能看不上眼吧!但就算他願意,萬達網頁上的Power 4,曾有香港球友伍先生幫在下買了一橫一直,哎!物事全非。另有香港Jeffery Pang球友直接找萬達老闆詢問,老闆也承認Power 4以非傳說中的4號板。
沒道理啊!如果銀河T1s會拿出來說嘴,那同為檜木面材、三木二碳結構的BTY Primorac Carbon不是異曲同工,且選材用料更上乘?嗯!郭金發的歌拿給周深來唱,您說會一樣嗎?是的,問題就出在Primorac Carbon選材用料更上乘,選用紅檜的檜木層太彈又太厚,一撞就飛,磨不到球。TAMCA5000彈力又大過於3K碳,且表層檜木增加的厚度,壓縮了大蕊的厚度,撞擊時的氣墊效應變差、手感太淺,打起來顆粒膠皮來,不穩定的程度大增。而相較起來銀河T1s、、、每一個品項的選材用料連做工都輸給Primorac Carbon,可以說從頭爛到尾的剛好瞎貓碰上死耗子,賓果!!!蛤!那T2s咧?T2s用的是單軸碳素、厚度較薄,同一軸向剛性較強比較適合反膠遠台拉攻 、、、好啦!我說就是了,不要再問了啦!T3s三層碳擊球力量到一半就出球了,適合打反膠和生膠、T4s四層碳擊球力量在表三層球就飛了,適合生膠超級攻擊型打法、T5s五木二碳力量傳不到大蕊就彈出去了,適合反膠中近台強力弧圈,T7s/T8s都是ALC加料拍,都是打弧圈球的,T9/T10都是Balsa木球拍,打長膠異質攻擊。、、、吼噢!忘了T6s。沒忘!跟T1s一樣的結構,但拍身只有6mm!要是T1s常打出台,應該可以考慮換T6s來試試。
本篇玩完,不用待續啦。YA!
YA個屁!李佳薇早期用BTY Gergely,後期用TSP Hino Power,陳靜後期用BTY Sardius,小愛也用過Fukuhara Ai TAMCA 5000,這些都是檜木面材,三木二碳的加料拍啊!是的!沒錯,但她們一個打TSP Spectol,一個用BTY Resilon,另一個用Armstrong Attack 8這些都是『生膠』或與生膠性能相近的『軟質正膠』,在下沒說生膠不適合三木二碳的加料拍啊!剛開始打652時,在下當時用的球拍是友誼N1七夾板(08結構),非常給他難打,後來改用BTY已廢番的中國式-L五夾,其最有名的使用是田崎俊雄,陳龍燦的日本徒弟。這板結構方式就像比較薄的4號板,打起來就虎虎生風了,打到最高峰時,什麼球都用撞摩的方式就一板過,還讓一位住楊梅的區運選手,不信邪的連續好幾週約球。後來,自己騷包換了一把BTY自詡為中國式球版最高峰的Chinese StyleTAMCA 5000五木二碳,在下用過的TAMCA 5000系列球拍中彈性最大的一把,比Papier、Capricorn 這些超厚的日直球板還彈,殺敵五百自損一千的慘不忍睹。再加上試過Viscaria打652/874/龍影的慘痛經驗,所以堅決反對用五木二碳的球拍打顆粒膠皮。一直到最近,一把五木二碳的便宜球拍:雷蛇L-2打破了這項定律。果然,打顆粒最適合出球慢球速快的球拍,而這個『慢』的崇高理想,只有『爛』才能達標,是以文題為:最爛,慢的事。
真的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