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005.JPG這張近攝照已經盡量認真拍了,還是無法清楚表達,各位就加減看看就好。咳咳咳、、、這是一把不對稱夾層厚度、結合三種甚或更多種木材的特殊七夾板PP MOBY-7特注版。握柄形狀、長度及拍型、尺寸均仿照BTY Viscaria,拍重為106g。請注意此拍為特注版,結層厚度、材料、重量、握柄花色都與正規版不同。以下討論僅針對此拍,諸元性能應與正規版有頗大差異。

台灣!這個在下生養教訓的地方。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卻都很意外!如此彈丸之地,為何不論什麼好的、壞的、正的、反的甚至歪的!都蓬勃發展到異常甚至已經開始妖魔化的『鬼-寶島』(此處兼容並蓄各方聲音,但在下是寶島派+1,沒辦法,吾愛吾鄉!)。例如:在這裡有全世界最高水平的自行車,也同時有最、、、低的。有全世界最高水平的民主,也同時有最、、、低的,、、、、等等等等,龍蛇混雜,太多太多了,恕不備載。至於在下最關心的桌球,那更是奇葩!兩千三百萬人選出來的青菜蘿蔔,照理說應該無法與14億人中精挑細選的菁英抗衡,但蔣彭龍、莊智淵、鄭怡靜、陳建安、林昀儒、、、真的,蠻爭氣的。球具方面,世界最大、最名牌的昆蟲牌,幾十年前至今竟委託數家台灣工廠代工。台灣品牌球拍,除了工業設計的美學實在有待加強之外(嘆!),球拍的選材、做工卻毋庸置疑的實在不輸B、N、S、D這四個國際一線品牌。特殊的手工訂製拍品質則更上好幾層樓,價格自然也不在話下的、、、高級。原因林林總總、很多很多。但歸根究底,就是台灣海外孤懸、孤臣孽子只能破釜沈舟、背水一戰的生存智慧。而、、、生存智慧不僅包含急中生智、集中生智、互助、共榮等美德,也同時孕育著餓得了便狗咬狗自相殘殺,『我私,故我在』的惡德。多元存在與自由意志(Free Will)的結合,便是台灣人因滿滿不滿而創意滿滿的靈感來源。從最早的555(三五)、選手牌、老人牌、鐵人牌、自強牌、台陽牌、金蜂牌(我同學他爸)、捷美(捷銳他爸)、高南彬、StarWood(千里達)、DoubleDay、ArieX、PP(徐老師)、乒力、、、若您仔細看,這些品牌除了仿製名牌流行產品結構之外,更精彩的是各廠家自行開發的特殊結構產品。除了材料五花八門,結構更是琳瑯滿目。這滿滿的創意,真是叫人無所適從。

回頭來談談這把怪球拍,第一層應該是1.6mm雲杉,第二、三層應該是0.8mm木曾檜,第四層應該是1.4mm橫置木曾檜,第五、七層應該是0.8mm黃檜,第六層則應該是0.8mm橫置松木。材料不對稱?厚度不對稱???這到底是要幹嘛!官網說明為不需球拍兩面搭配不同性能膠皮,就能打出打出不同擊球效果?正規版MOBY-7也許有這樣的效果,但在下入手的這把特注版,可能重量比正規版高出21g!正手材料雖厚卻軟,所以正反手不論發不發力都沒啥差異。但得力於不對稱結構的非線性共振,這個名詞是在下瞎掰的,請勿誤信,打兩面PF4和6512手感都超級棒!!!球球透板,能很好地咬住球再甩出去,而且球速極快(6512就很快了,PF4更快!),很大程度的實現了後發先至的超前部署理念???

是太久沒發文頭殼壞去嗎?還是腦筋打結了?

插撥一下,正規版MOBY-7,85g。這應該就可以看出其漸層厚度的怪異結構了,雖沒特注版不對稱結構那麼怪異,但彈性居然比106g特注版還大。
DSC_0015.JPG

答對了!這篇是為了答應回答球友:『慢者非慢、快者非快,慢慢其實是快快。』而發的專文,寫完後會繼續休息。

快。火雲邪神說:天下武功,無堅不摧,唯快不破。但,其實這句話是李小龍說的。至於快、慢之爭,網路上也有一堆類似的討論文章。什麼太極拳以慢制快才是最強的云云、、、。那不是在下想討論的,但都寫得滿好玩的,有興趣的朋友無聊時倒是可以看看。

快,要多快才算快?獅子座黃金聖鬥士艾奧里亞的光速拳應該最快了吧!但他的戰力好像、、、普普通通。但,最低階青銅聖鬥士最入門音速級的天馬流星拳卻是救世主般的強大存在!不死小強星矢見證了『心』才是最強的力量。金城武說:世界越快,心則慢!所以、、、慢,才是最強大的。那要多慢?當然,能不動如山最好,一如嘆息之壁,如如不動卻無比強大。

屁咧!作運動還不動?這是哪門子的運動!是沒那麼誇張啦!而是動作幅度變小、發力集中而力度變大。但是、、、末法時代,魔入佛門,衣佛袈裟,毀佛梵行、、、一堆口才辨給的假先知誇大黑暗原力能起死回生云云,抹黑光明原力順天應人的至理,引得天行者安納金淪落為黑武士達斯維達,成為幹下血洗絕地聖殿等暴行的腦殘粉。好笑的是,他死都覺得自己沒有錯,為老媽、為老婆、為小孩的愛家好男人,殺幾十、幾百、幾千、幾萬、幾億個人有何不可!所以大力出奇跡,壞掉幾條肌肉算啥,只要贏球,有何不可!是以年紀輕輕就退休當耍嘴砲的叫練多輕鬆,何必像老瓦、老何都已過知天命之年還在球場上奮戰。默、、、、、哀、、、、、,但一件事,總要能堅持做到知天命之年,看盡潮來潮往、秋月春風之後,方能識得天命之所歸。何生亮的孔明是怎麼說服既生瑜的周瑜?三少爺謝曉峰是如何讓圓月彎刀丁鵬知難而退的?是知天命、識真理,而不是耍嘴皮子,人云亦云的跟風瞎掰。也許您會覺得在座各位都是垃圾的斷水流大師兄比較風光,但被爆頭的古公公也說:笑到最後才是贏家。所以囉!無敵風火輪何金銀最後開心的抱得美人歸。唐詩三百首唸多了,不會做詩也會吟。武俠小說看多了,您就會知道劍宗令狐沖雖然無限風光的既當武林盟主又一捅魔教教主,成為黑白兩道的共主,但最後能救他一條小命的,卻不是獨孤九劍而是少林是最入門的基礎功法:易筋經。

猴、、、!又要說基本功了吧?不!作為最後一篇發文,當然要談點形而上的,這才能顯得高端、大器、上檔次。一切問題的真正癥結,出在於基本功中最基本的基本:功架。功夫高手跟一般素人最大的差異,就是『功架』這個超級重點。各種武功路數都有其獨門的功架,不同功架便先天性的決定了功夫的差異、強弱與修為高低的可能性。

因為體型的關係,在下求學和服役期間,一直都是被選為隊伍中的掌旗、排頭,雖然不比軍校生,但也接受過比一般人還嚴苛的個別基礎訓練。生來略帶O型腿的在下,居然還被嚴格訓練成立正時能雙膝併攏,早些年還在教書時,連站三小時課也不覺腳酸。人體結構深奧微妙,非普通工具可以比擬。其實,不只是人體,地球上的生物,終其一生,無時無刻都得對抗地心引力和大氣壓力,直到哪一天對抗不了,也就鼠了。神奇的造物者,賦予生物身體結構有其精妙設計,或站、或坐、或臥、或跑、或跳、或飛、或游,都有最佳姿勢可以與地心引力和大氣壓力對抗,甚至悠遊其間毫無罣礙。比較起來,各種生物都有其特異化的身體結構,跟動物比起來人體結構之脆弱與無力就像低配陽春版產品,跑得慢、跳不高、、、所以科幻電影裏,才一直都有意淫著能穿上機甲變身成鋼鐵超人的劇情。人類的生物本能雖然孱弱不堪,但人類勝在有顆會思考的腦袋,通過訓練或發明工具,人類已經成為全球公敵好久了,被人類滅種的生物不計其數,所以千萬別小看了自己。

不是要講功架嗎?怎麼又在講一些有的沒的?功架又和慢有什麼關係?有耐性一點好嗎?既然要談慢,當然得慢慢來,這事非得從頭到尾鉅細彌遺,方才能解釋清楚。

功架係蝦密?比較容易了解的說法是發力時肌肉的運用模式。???不就用力打就好了?電影少林三十六房中,三德和尚只是指點了一下空有蠻力卻不會運用的鐵匠童千斤,便打跑了好幾個有學過武的官兵。空有一身肌肉,亂砸亂打只會傷到自己而已。尤其誤用核心肌群,傷害更大。重點來了,正確的使用核心肌群,這就是各種功架的基本。各種功架?蛤!功架有很多種喔!是的!南拳的功架顯然會不同於北腿的功架,詠春的功架也不同於洪拳、、、每種運動的功架都各自不同,同一種運動也會因為變化而有不同功架。如詠春中的長、短橋,功架便大為不同。因在下並非武林中人,對於各種武功不甚了解,且按下不談。但打桌球的功架、、、抱歉,在下不慎了解了些,所以、、、可能可以借用一句斷水流大師兄的話:不要誤會,不是針對誰,而是説在座的各位都是都是垃圾。

小子!你也太狂妄了吧!鷹爪門的全都站起來、、、,咦!站起來?

這個『站』就是第一個大問題。包括世界冠軍選手在內,絕大多數的人都沒站好。這個問題因為已經在其他文章討論過,請看官自行爬文,在此不再浪費篇幅復述。

站定之後的下一個問題便是『引拍』,引拍是個連名詞都錯得徹頭徹尾的錯誤,甚至是個不需要存在的動作。腰一轉,自然帶動手臂也一起轉,何須引拍。試想,伸長手臂、重心不穩的去撈球,能擊出比移位到正確位置、正確轉腰發力揮拍還要強的球嗎?擊球後回復預備動作又是哪一種方式容易些?

下一個:『移位』。移位照理說應該是在引拍之前先做的動作,但大多數的人都會先引拍再移位,移位時還都犯了跟引拍一樣的錯誤:用腳帶動身體,所以移位通常會慢半拍。而移動你的尻瘡,則可輕易得到最迅捷的移動。

下一位:『揮拍』,這個關於核心肌群運用的學問可就大了,但因為也已經在其他文章討論過,請自行爬文,不再復述。

功架運用之於桌球,一如握筆之於書法。枱面、近枱、中枱、遠枱的功架都不同。就像寫蠅頭小楷、方寸字、尺許字到比人還大的字,對應手腕放在桌上到懸腕、懸肘,甚至用抱住齊眉大筆,用腰馬力在寫字,所使用的核心肌群都不一樣。當然,只寫蠅頭小楷或專攻方寸字,就像專打近台快攻或遠台抽擊的球友,是不需要了解其他領域的功架。這也是一般球友很難理解全能型打法之神:老瓦為何能全面到不行的神乎其技。但,有了正確的功架從此便無往不利了、、、嗎???

還有誰?有!就是『心』。球速越快,心則慢。這不是金城武說的,樹偶蒐的。另外,風神腿聶風說:心若冰清,處變不驚。但這個冰心訣,卻很少有人參透。先有心,指得是先有戰術想定,才能決定該採用的功架,否則只能淪為拼大板的大力出奇跡打法。但、、、為什麼要慢呢?

這個慢,指得不是球速慢,而是救多馬爹、稍待一下、三思而後行。那三思?一、預判來球球性、包含角度、方位、旋轉、速度等等。二、組織戰術回擊,包含觀察對方軟肋、站位、體位、判斷回擊來球的力道、旋轉方向等等,以盡量增加對方回球困難度。三、控制身體移位、揮拍,擊出最符合預想戰術的球。此三思中,第二項最難做到,通常只能做到第一項和第三項。打球能打到能做球、挖坑給對方跳,簡直就是打麻將時碰到會算牌、換牌郎中等級的高手。這個難以做到的第二項便是對球性的理解,此處一言難盡,也就不多說了。喂!!!!!講半天哪裡有慢咧?擊球一個來回,不過電光石火之間,還要三思,根本就快得不得了,哪裡會慢啊!哈!這不是春天的小蟲蟲才會知道的事。有正確而全面的功架配合,留給再思的時間就可以想很多了,這便是第一慢。

那第二慢咧?要盡量增加對方回球困難度,當然要留給自己更多的處理球的時間。快、狠、準、變、轉都能增加回球困難度,大多數的人都將此項目托付給球具,用更快的球拍、更黏的膠皮、更沉的顆粒、、、等等。等等!其實再快的球拍、再黏的膠皮、再沉的顆粒都有破解之法。哎!大家都忽略了『願有多大,力有多大』這句心靈雞湯的力量。山不轉路轉,路不轉水彎。所以球不轉腰轉,腰不轉臂彎,至於要怎麼轉、怎麼彎,都得要『慢』,才做得到!

三十逾年球齡,就算沒打那麼多年球,也看了那麽多年。『轉』這件事,始終是桌球功力高低的分水嶺。就像是內力高低,越善於操控球的旋轉度的人,打球功力越高。初學者通常急吼吼的把球打出去,好像很怕球似的。而高手則是很懂得把握,甚至很享受球在自己這邊的每一秒鐘,認真用心的控制球的各項性質:落點、速度、旋轉、、、,甚至配合戰術、節奏、對手軟肋克敵制勝,活像下一盤棋。這份在電光石火中還能慢工出細活的功夫可是快不了、也急不來的。同樣都是人,同樣的擊球來回,為何有人是急急忙忙都還打不到球?有人卻還能好整以暇的用心計較?這就牽涉到菜鳥遇事急忙慌張,老鳥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的不同處事方式。嗯!決勝於千里之外、、、在這毫釐必爭的桌球世界裡,哪裡來的千里之外,送你離開比較快啦!哼!現在的世道,考究的是千『釐』之外,計較的是奈米級的勝負,數字越小速度越快。沒聽懂?那就是說您的CPU不夠快,單位時間內的運算效率太低,沒辦法做太複雜的運算。換越快的球拍,只會輸得更慘。可是換更慢的球拍???CPU就在慢了,還換更慢的印表機???哎!您搞錯了,輸出品質才是重點,沒教您換又慢又低解析度的印表機啊!同理可證,球質重,才是贏球的保證。換更快的球拍、更黏的膠皮、更沉的顆粒,都是為了增加球質的難搞程度,但都不如換顆CPU來得有效果。那為何要用慢的球具咧?用慢拍還用慢皮!慢慢,慢慢沒有感覺,慢慢,慢慢我被忽略,你何忍看我憔悴,沒有一點點安慰、、、要我如何收拾這愛的殘缺。

吼!坑都挖這麼深了,您咋就是不跳進來咧!還是、、、跳不出去?答對了!這就是法華經裡的火宅說奧義,一個翻天覆地的逆向思考。以為是跳進火坑,實際上才是跳出火坑!

接下來,到了蒙面球王的揭面環節、、、不說渾話、不說教、也不提佛法、聖經等等令人困擾的哲學思考,用物理、化學的科學方法來分析。一顆40mm塑料球的重量、體積、密度、、、其實都是固定的。2.7克、、、這很重嗎???手榴彈都能丟出個40公尺,乒乓球@#$%^小兒科吧!再加上空氣阻力和地心引力,打球是有極速的。只要能達到這個極速,什麼球拍、膠皮都是可以用的,反而是要把球打慢就很不簡單。要能全面駕馭枱面、近枱、中枱、遠枱球,用加速性好的攻擊拍是不太容易操控的。更別提要『轉』,越快的球拍越打不轉。所以龍五、VIS等近來世界冠軍常用拍都得配狂飆,超級張+T05或DIGNICS或許一時半刻能奇襲得勝,但打個幾場球以後,一但被習慣了,情勢立馬逆轉。更高層級如瓦神用拍,一輩子都用全能拍+高彈高摩擦膠皮,打出來的球千變萬化、絕無冷場,不像龍五、VIS+狂飆的死魚樣,看沒幾分鐘就想睡覺。五、四、三、二、一、、、揭面:

慢者非慢:此慢非指球慢,而是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擊球不要急,要方方面面一切都到位之後才出球,球速不管快慢,能讓對方摸不到球的球最快,旋轉不管轉不轉,能讓對方失誤的球最轉、最沉。

快者非快:此快非指球快,一味求快,球質不重,不用被反尻,只要被反擋回來,寶劍越鋒利,殺到自己傷得更重。再快的球,打不死對方,都不夠快!

慢慢其實是快快:二戰時證明了一件事,不管投入多少兵員、子彈、火砲、坦克、戰艦、飛機、、、,都不如丟一枚原子彈,瞬間結束戰爭。再快的球拍、再黏的膠皮、再沉的顆粒,都得配上最精密的計算,才能發揮最大的打擊力。而具有足夠力量、能製造最大旋轉且出球最慢的球拍,才能打出最快的球。這也就是在下為何堅守PF4,卻一直在幫PF4物色合適球拍的原因。

寧為直折劍、猶勝曲全鉤、、、是不可取的,能明瞭吳鈎霜雪明,才不會白首太玄經啊!

啊、、、搞得我好混亂啊!這些跟講了半天的功架有何相關?好吧!不賣關子,要想以慢打快,基本功架不對,一切有為法都是有違法的『做夢』、『空談』,如夢亦如電、、、

 

、、、以上!!!!!玩玩,玩完。881、、、

 


Ps. 過完年,重看了一次本文內容,感覺自己都被自己唬弄了!又不是飛彈,打高空要有個限度!理論基礎固然重要,但還是得回歸到實務。會有這樣的體認,是因為求學時代浸淫於設計理論的操弄,執業後深知實務才是現實而殘酷的舞台。美的東西大家都看得出來,不需隻言片語去矯飾。當然好打的球拍、不好打的球拍,不管價錢、做工、包裝、、、一上場,一開打,大家就都知道了。在下說了半天,到底是哪一把球拍才符合慢慢卻快快的條件。所以,這一段球拍補完計劃,才是本部落格所追求最終的完美結局。

吼!還賣關子啊!不!直接指名推薦:黃瓦木+PF4-50。當其無(您的功架沒啥問題時),有車(象棋中最快的棋子)之用。

說明:

依在下為數不多的球拍經驗?嗯?哼?最快的球速是AC+完美灌膠的Mark V Max+鞭索效應打出來的球。最高旋轉是PF4+能扯開PF4上膠的球拍。接發球不吃旋轉最好的是PF4+軟五夾,各項戰術指標穩定性最高的是Flextra+軟五夾。但以上諸君各自為政,有一沒有二,無法交融。改大球後,則是以上皆非的慘劇。一直到,一直到當黃瓦木遇上PF4-50,狀況演變成以上皆是,不需灌油或灌膠,手感就是AC+完美灌膠的Mark V Max,剛好適合大球而不會太軟的鞭索效應,還加上類似PF4的不吃轉還很能加轉的黏性面膠性能。小球好控制,尻大門的極速很輕易的就高到嚇人的一板過。練功、比賽兩相宜,價位則是觸手可及的低廉。也還算是雙B級德製名牌產品,不用擔心用之會沒了身份地位、、、最重要的是:慢,極慢,從觸球到出球時間極長,手感清楚到很能享受主動控制如何宰治對手的每個細節。這也是第一把令在下了解老瓦的快樂的球拍。

說到這邊應該就夠了,再說下去啊、、、,再次聲明,本版絕無業配,謝謝觀賞。

祝眾球友新年快樂,事事順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azytal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