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菜,賣個關子,待續三天,看有沒有高手猜得出來這葫蘆裡、、、世上原來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27年來台灣國手選拔終於出現了第一位削球選手,可喜可賀。削球,是桌球打法中一門冷僻艱澀的、、、蟄學、異數。打法從早期的一路挨打到最新的偶爾攻一板,其實都很被動,球具搭配理念除了慢而轉的平面膠皮就是怪而沈的長膠,偶爾也有用防弧膠皮的,但訴求也不外乎搞怪、搞轉。用短顆來削球,從丁松(802)、侯英超(Spectol)、武揚(Spectol)、松村雄斗(Super Spinpips 2 Chop)和台灣新科國手崔寶文(802-40),則都是被稱為『怪球手』。可能因為用短顆削出來的球更轉、攻擊力也更強,但更大的原因則是攻防的穩定性和相持力更高、更難搞。
用短顆削球『削中反攻』的攻防比例和成功率,比長膠削球高上許多,這就足以讓怪球手立足於世界乒壇???那不會用兩面反膠削球就好了?
批評誰都會,但真正落實起來,困難永遠都是疊床架屋的一層又一層。削中反攻是一門想要兩立卻兩難的打法,一心不但得二用,還得練就兩套自相殘殺的功夫。攻守之間的矛盾與複雜,絕非馬雲的攻守道影片所吹噓的那樣,但現實處境的確像現在的馬雲一樣。好像擁有偌大的一座金山,卻如夢幻泡影。金山?是啊!純防守或純攻擊型選手指要練好攻球一門技術就好,削中反攻選手卻得練就兩門絕技、、、是的,掃地僧幽幽的說:、、、強自多學上乘武功,練將下去,不是走火入魔,便是內傷難愈、、、。
為、、、什、、、麼、、、?不必口水,仔細分析削球動作的肌肉運作模式就會發現!!!削球動作跟弧圈球動作完全相反,從預備姿勢、引拍/揮拍動作,到最後手指再加力的小動作都完全相反,一個向上走,一個向下走,這可不是左左右右這麼簡單。一拉一削之間手臂肌肉的所必須承受的天南地北奔波勞頓,很容易就讓肌肉受傷之外,更沒辦法在電光石火的相持來回中反應過來。所以一但削上了就一直削,除非對方不小心失手打了個冒高球,否則跟本沒有反攻的機會。、、、講太快了,聽不懂啦!
那、就、、慢、、、慢、、、、講、、、、、
@#$%&*?二刀斷水流大師兄使出標準松下大砍刀式削球,每次擊球都必須將球拍舉到高過肩膀,然後全力向下或側或橫向砍劈。球路呈下旋、側旋或側下旋,陰風陣陣、鬼哭狼嚎地向對手襲去。只見何金銀不慌不忙祭出無敵風火輪,使盡吃奶的力氣嬌喘一聲,手臂從台下掄到台上,此時球路可以是上旋、側玄或側上旋,但只要猜錯,球會立即上旋冒高,此時的大師兄輕蔑的一絲奸笑,舉起雷神之鎚,劇力萬鈞的劈下、、、無奈用的是反膠,這種扣殺球是入射角等於反射角的平球,被何金銀逮到機會以強力前衝弧圈爆尻了回來。之後大師兄故技重施再重施故技,不慌不忙地左砍一圈、右砍一圈,配合著曼妙凌波微步,化解了何金銀一波又一波的中國古拳法鹹蛋式旋轉光波攻擊。輪到大師兄放大招了,只見他騰空飛起,扭捏的身子在空中旋轉三百六十度,球拍在胸前畫起了一圈圈如月光流瀉般的刀痕劍影,然後嬌斥一聲:我要代表月光消滅你!原本從上向下的刀勢,瞬間切換城從下到上的峨眉刺或判官筆的招式,使盡洪荒之力的用削球拍攻出看似凌厲的慢速前衝上旋球、、、雖然偶有佳作的突襲成功,更多的是被報以如雷的反攻,和不敢告人的嚴重肌肉拉傷、破功。
吼!憋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