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056.jpg前幾天,維克球友來文提問「擺速擊球」和「發力擊球」、、、嗯,這個小問題的水很深且牽連很廣,雖然很容易解釋也很容易理解,但實地操作時卻非常難以暸解與了解。唉!在下慧根低劣+才疏學淺,恐怕還是得開篇專文,用大量的口水來相濡以沫,才能略盡皮毛。

來文原文:

昨天剛好聽到兩位球友對於「擺速」觀念爭執不休,但小弟見識太淺不敢擅入論戰 卻也赫然回憶起,曾經在上面#251請教過半大相關的概念 目前半大進入養生修行模式,不敢奢望半大還有餘力專文替大家解惑,但如果能夠略加點撥,小弟就感激不盡了 為了半大以及其他版友們瀏覽方便起見,小弟就轉貼原本的提問如下:

== 請教半大,您在34樓的回文中有提到「擺速擊球」和「發力擊球」對於不同拍皮配置的駕馭能力有很大的影響。 字面上看來「擺速擊球」似乎是著重快但較勻速的揮拍,「發力擊球」則是揮拍的加減速週期很短,比較著重爆發力? 平時您與球友們多半是用「摩擦式發力」與「撞擊式發力」來描述動作上的差異,而這裡用「擺速擊球」和「發力擊球」想必是有不同的意含。 所以很好奇...

1. 「擺速擊球」和「發力擊球」具體動作差異在哪邊呢?

2. 適用的拍皮配置型態分別是? 有勞半大解惑了,感恩~

哎啊!解惑云云,著實不敢當,但養生修行模式被發現了!美其名如此,其實就是『偷懶』罷了。可以無理的推給病情,或無賴的推給疫情,甚至更無恥的推給3+11、4+12、5+13、、、唉!畢竟低跟俗,還是有差別的。直面吧!不牽拖了,爭取本文能在短時間內回覆完畢。但現在要先去給他昏倒一下先。


隨著年紀漸大且病情惡化,這個偷懶的問題,是越發不可收拾了。已經好久了,習慣了能用走的打死不跑,能站著就不走,能坐下就不傻站著,要是能躺下更不呆坐著了、、、不知不覺的成了下流老人。難怪總看到老人家喜歡閉目養神、靜坐養氣了!但,老不動也會氣機阻滯、氣血不通。想起那句不死名言:『做乎死,卡贏死無嘸做』。要活還是得動一動,不然、、、有天,當那首歌降臨:『 動也不能動、、、直到不能呼吸。到時,我怕來不及、、、全世界我也不得不可以放棄。』、、、但,亂動會變成動亂,是會出問題的,慎之!


Ps. 本文中只要有一條橫線,就代表在下又昏過去一次,最近每天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在昏睡,醒著的時間還要忙著吃喝拉撒,工作和撰文、回文等雜事,只能在這些時間碎片中且戰且走、寫寫停停,導致拖更嚴重,敬請海涵,抱歉。


應該很多人會質疑在下說事的資格,從事室內設計、家裡有木工廠、碩士論文還作得是工具論研究的身份,拿來講講球拍倒也不算事兒。但揮拍、擊球等等,這關乎運動生理學原理,可是已經跨越了醫學和體育雙領域、、、簡單點,說話的方式簡單點、、、沒意見,只要我能這麼那麼圓,你管我設計什麼情節!所以,別問我是誰,想看的請聽下回分解。不想好好看的、、、下雨,天留客、、、慢走不送,恕不筆戰。


簡單點,說話的方式簡單點、、、怒!屁話一堆,正文沒幾句、、、


好吧!應觀眾要求,長話短縮,Ans :「擺速擊球」和「發力擊球」,那就是「李小龍」和「泰森」。講完了!收工。嘔悶,下畜賤!


講完了,都說大道至簡嘛!,但有懂了嗎?真懂了嗎?

前幾年想不開跑去上班。可能是較年長的關係,忝居高位,老闆委以對公司其他同仁在職教育的重責大任。雖然在下十幾年前曾經在大學、社區大學教了十年書,學生年紀從十七、八歲到七、八十歲都有。但對公司同事上課、、、這其中的抗力啊!滿滿、漫漫的,都已經到了溢於言表的程度。每位同仁對自己的本職學能都有滿滿而漫漫的自信,甚至都已經到了我執、我慢的程度,只要問到懂不懂,得到的回應都是不懷好意的滿滿怒氣。是以,在本文撰寫之前,在下所擔心的,不是自己會不會或講得對不對,畢竟這只是個閒庭信步、信手捻來即可回答的基本科普問題。但可預計即將鋪天蓋地而來的流言蜚語,卻是在下不願承受之輕、、、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現在支持在下繼續經營這個寫得破破爛爛的部落格的,不是顯擺更不是炫富,而是想將自己的心得與體會記錄下來,希望有一天能給寶貝女兒一點提攜與幫助。問號???那你女兒打球嗎?沒?那還提攜個屁啊!您想岔了,也想差了。話說一藝通百藝通,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且、、、單就在下操弄文字的廢話堆砌能力,也已經讓小女的國文作文分數,稍微提升了那麼一些些。


近來看了篇有關劉詩雯打法的硏究,是關於擺速的可以分享一下。如果我的理解和記憶沒有偏差的話,意思是説劉的擊球動作小,是靠擺速打出速度,力量上有限制,要依靠練上身來提升力量。擊球的位置要準,打上升期,技術不易掌握。

隨著網路和短視頻爆炸性發展的這個末法時代,假先知充斥,似是而非的理論,比在下還胡說八道的一堆!最近已有幾位常來提問的老朋友,被這些偽知識、假理論毒害甚深。而您所節錄的這段說小棗的文字,看似有理,實則錯漏百出。慎之!慎之!


以上是留言區二樓的球友好心提供在網路上看到的的解答。在下的回文,雖然已經盡量委婉、低迴,但還是很容易、甚至已經傷害到這位常來造訪的球友。尤其是其中的這句『您所節錄的這段說小棗的文字,看似有理,實則錯漏百出。慎之!慎之! 』雖然是真心心疼球友被假先知、偽知識所迷惑甚至毒害,但估計很難獲得球友的諒解與支持,除非在下真能點破其中錯漏破綻之處,雖然其錯誤是如此明目張膽。


第一,什麼叫做擊球動作小,力量有限制?東方不敗和令狐沖第一個就不同意,段譽、一燈大師也表示不予苟同,葉問、李小龍也說沒聽過寸勁嗎?停、停、停、可以了,再說下去整部金庸全集裡的高手、宗師,除了使太祖長拳的那位之外,全都要出來罵街了。


第二,什麼叫做靠擺速打出速度,力量上有限制,要依靠練上身來提升力量?這句話可以簡單的翻譯為:『欲加之罪,何患無詞』。試問:第一、哪種發力的力量無上限?

szo.png第二、什麼叫做練上身提升力量?上身、、、『小棗』這綽號雖然有個小字,但根據上面這張照片,小棗跟其他兩位比起來、、、應該算大棗了吧!且在曾經的中國女隊排位靠前的幾位裏,勉強饒上鄧亞萍,好像也沒看到有哪個是大菠蘿級的。練上身來提升力量???乒乒乓乓錯雜彈,大波小波肉一盤嗎?

第三,什麼叫做擊球的位置要准,打上升期,技術不易掌握?這句話大錯特錯,直譯其文就是說:擊球位置不準,要打下降期,技術才容易掌握???這種胡謅爛話怎可信乎。


講到這邊,球友的留言已經炸鍋了好幾天,眾家高手都提供了若干大招及相關視頻,但、、、大家都誤植、誤解、誤會在下了,尤其是對於在下所給的答案「李小龍」和「泰森」這部分,甚至都已經到了曲解的程度了。所以必須趕快出來滅火,不然恐怕就會被滅了。但因為這個連假結束要交一堆圖,只能先請各位先看看由一眉道長林正英、最靈活的胖子洪金寶領銜,元彪、陳勳奇主演的『敗家子』一片參悟一下,不管是擺速擊球?發力擊球?李小龍」和「泰森」?以及實在不算小的小棗該不該苦練成大菠蘿的答案都在影片中。等這陣子忙完了,再來作下回分解。如果已經看過或當過『敗家子』的球友,請再參詳一部徐浩峰的經典武俠電影『師傅』,會更容易理解在下以下所想論述的內容。當然,如果您也看過『倭寇的蹤跡』和『天地一沙鷗』則更好。


趕圖趕累了、百無聊賴,回頭來噴噴口水略解寂寞。好吧!開講了。其實,不管弧圈、扣殺、推黨、搓削、減力、、、所有的擊球方式都避免不了讓球拍和球產生『接觸』。基於兩者接觸時的角度,而有了撞擊和摩擦的差異,當然還有上下、左右、虛實的變化,這且按下不表。而本文重點論的『擺速擊球?發力擊球?』所指涉的領域,則是揮拍時肌肉的運動方式。

有差嗎???從牛頓第二運動定律F (球質、力) = M (球的質量) x A (加速度)的角度來看,沒差!不論是擺速擊球或發力擊球,只要擊球的加速度一樣,力量都一樣大。但觀念上不同之處是在於:

發力擊球的概念,是直接提高F(球質、力) ,以獲得更高的A (加速度)

而擺速擊球的概念?,因為球的質量很小,手臂的擺速便可以直接視為球的A (加速度) ,這時的控制變因是提高擺速以增加F(球質、力)

這就導致了在發力時,著重之處大為不同,一個側重揮拍速度、一則專注於提高撞擊力度。

很簡單吧!

寫完了?完了嗎?那就完了!

球是圓的,球拍是平面的,兩者之間的交會本來就存在這無限的可能性,再饒上膠皮的變化、、、但這些變因都還遠不及肌肉的運作模式複雜!而如何讓肌肉正確的運作,正確的使用身體,恐怕才是真正的癥結所在。


答客問中,在下曾請球友參閱電影『師父』、『倭寇的蹤跡』等片,重點其實在於『不教真功夫』。不教真功夫這事,當然絕對有商業考量,但更多的是:就算真的教真的,學的人真的每個都學得會嗎?學會了又會幹出什麼事來?假把式雖然有誤人子弟之嫌,但也基本上也能熱熱鬧鬧的過過汗,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更為維護世界和平、社會安寧盡了許多心力。不然每個人都練成武功高強的人,高手太多,威震的可不只是武林或綠林,而是天下。

水太深了!若有高士欲問津者,請另訪高明。在下只是略懂、略懂,實在無智、無德亦無力承此因果,就不用待續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azytal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