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題目可不是繞口令,起因是昨夜路過一個本地桌球論壇,不小心看到一位超熱心又超有心寫測評的敗拍專家:CB(簡稱)的負評。內容不外乎是攻擊他文字內容的遣詞用字太過自信或幾近炫耀等等。

寫評測,首先一定要先有點閒錢和閒情逸致,然後還要有願意分享的高尚情操,還不是試打一次就寫得出來,林林總總,但一般的情況是把自己當白老鼠,成了『先烈』。因為這可是要出錢出力、流血流汗,還得挨罵的。

其實從CB第一篇文章開始,在下就一直都在潛水關注,他寫的器材評測,文字內容充實、照片仔細而充足,同類球拍比較的樣本數量也相當豐富,可說圖文並茂,參考價值頗高。在下也曾浮出水面請教過一些疑問,感覺上還滿客氣的,留言也都回復得中肯而詳盡,有如此的研究精神、順暢的文筆和顯赫的財力,這樣的一點自信算是很謙虛了。至於炫耀等等,本來開箱文就是在炫耀,會有誰是特別上網來獻醜的呢?

所以會有這樣的感嘆:『評測頻測貧憑策、側評惻顰撤測評』。

今文翻譯:因為實在沒閑錢,又好想敗器材,只能多看些先烈的評測來想對策,但對評測的負評,卻會讓先烈心痛,想撤銷發文。

喜歡看評測,是很久以前玩底片相機時留下的習慣。先別說相機界一王四后的大廠產品,就算是最便宜的小廠鏡頭,動則五位數的花費,這可不像球拍僅到五位數就頂天的小家碧玉格局。不先看看評測,亂買一通可是會大失血的。攝影的學理與器用之間的複雜程度、排列組合關係影響變化之大,是遠遠超過球拍、膠皮組合的。各種不同品牌、不同原理或不同機型系列、底片大小差異等等,各自獨立發展,經驗值完全無法混用,不讀先賢先烈的心得,撞得一頭包還是不得其門而入,不同廠牌之間也許有心結也少不了互相漏氣,但愛好同廠器材的攝影迷之間相當團結,常見互助分享的和諧氣氛,或同好間揪團結社四處外拍的。

可惜投資了好幾拖拉庫的小朋友在傳統底片機的相關設備,卻被數位化給套牢,以前單機身就要三十幾萬的大型座機,現在變成沒人要的廢鐵。雜誌印刷的測試照片,以前是用底片老老實實沖洗出來再掃描的,對於照相器材的色彩還原能力是有說服力的,所以看評測有參考價值。近來因為PS(PhotoShop)軟體的魚目混珠,數位化後的評測就變得像韓國明星臉一樣,誰信誰傻逼。

後來開始玩音響,這個花費更大條,花費高達六、七、八位數之譜,在所多者。電學、聲學、材料力學、空間配置、擺位等等相關學問更是多到欲學乏力,而廠商利潤的騙局、陷阱也更大。關於音響器材的評測、、、、、所有音響發燒友都知道:廣告和評測,看看就好。音響展,逛逛就好。而器材龍虎榜,排名倒過來看才是對的。

音響界郎中到處都是,這可不像玩球拍,頂多就一把拍兩面皮。音響要發出聲音來,從訊源、擴大機、線材、揚聲器、到聆聽空間好幾大件啊!處處都可以做手腳。唱臂換一條外觀根本就看不到的臂管線,唱出來的聲音就足以高下立判。更甚者,就算是原廠原件,加個墊片、換個接頭、、、都可以弄虛造假。在下還曾經兩度碰過店家故意將喇叭線左右聲道接反的騙局,當場還有年近六十的資深發燒友直誇為天籟之音。別笑,是真的。那種接法會讓音場糊掉,讓人誤以為音場超級大,實則完全沒有定位和結像力可言,如果不是熟悉的唱片,聽得出來的發燒友少之又少。

唯一的解決之道,是到先賢先烈的家中叨擾試聽,除了聽器材的聲音,也聽聽先賢先烈篳路藍縷的血淚史。交情夠好之後或者還可以相借器材做AB TEST,還有研究精神更高的發燒友,會跑到國家音樂廳去聽原汁原味的演出,再回家交叉比對、調校。音響迷之間是團結、和諧、理性、感性和藝術性兼備的。

桌球,作為競技性最強的一種運動,其中當然也包括了力與美,但爭強鬥狠才是主角,用心計較的都是怎麼打死對手。所以可能大家的脾氣,在無形中都變毛躁了一些。打打球、流流汗、聊聊天、吹吹牛皮嗎!一笑置之隨風飄,何必呢?換個想法!阿甘正傳裡頭說:打桌球,規則就是把球打到別人那邊就好了,念頭一轉,這就變成一種推己及人、揖讓而昇下而飲的禮儀活動。先拋開輸贏的人,就贏在起跑點上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razytalk 的頭像
    crazytalk

    半條命的胡說八道

    crazytal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