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02 老瓦本人用拍實拍照。對本文主題之水滴型球拍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先看看網路上別的球友的論述,本文將依個人二十幾年來的經驗,與對水滴拍主人:老瓦的分析研究,提出完全不同的觀點。

先寫在前面:青菜蘿蔔、各有所好。世事多變,沒有絕對的對錯。本篇主題索要探討的主題:水滴型球拍。因為牽涉到在桌壇有如神一般地位的老瓦(Jan Ove Waldner , J.O Waldner , 瓦爾德內爾 )。要推測一般人的想法就已經很難了,又何況是神呢?所以,就算是遍覽網路上所有相關文章、視頻,收集了兩三版老瓦本人親自示範的教學錄影帶以及他唯一的傳記:跟著感覺走,還有他曾經使用過的各代瓦木、瓦碳等球拍,只差沒到老瓦在北京開的酒吧朝聖之外,其他該做、不該做的瘋狂粉絲行為,在下可是全沒放過。然而,越琢磨越模糊、越研究越不清楚,一直到了最近研讀:楊式太極真功一書之後。太極,太深奧了,不才我接觸尚淺,除了三十年前外公教的推手外,其它可說是一無所知,原以皮毛之知,實無以置喙。但是幾句簡單的口訣便已將之前研究老瓦打法的各種疑團一一破解。

老瓦1老瓦2

水滴形球拍,因為只有老瓦這一位知名球星在使用,所以DONIC原廠乾脆用J.O Shape來稱呼它。老瓦打球時獨特的沈穩內練風格,有別于一般選手搏命廝殺的暴戾之氣,別具一股溫文儒雅的氣質。這個特殊的形狀一路由Stiga、BANDA過繼到DONIC及Nittaku老瓦系列。但這麼優美的拍型加上老瓦的輝煌戰績,為何無法成為市場的主流,反而因為其特殊拍型被嫌棄為不穩定、沒尾勁、不好掌握、手震、、、等等,有些人還編出一堆特殊的方法試圖解決這些問題,甚至曲解老瓦是否使用特殊的握拍方式等等。等等!如果用這些奇門偏方就能走到老瓦這一步,那編纂這些祕方的高人自己怎麼沒能勇奪世界桌壇桂冠?而且那些奇怪的方式,怎麼看,使將起來都像秘雕,一點都不像雲州大儒俠。

先拋開一切成見。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其實在羽球界也有平頭拍跟蛋頭拍的區別,以下節錄自網路對這兩種羽球拍型的討論問答:

3_平頭拍和尖頭拍用途不同嗎?為什麼?目前何種為主流?

平頭有較大的甜蜜區,接球容易上手、容錯率高,所以入門到進階都適用,蛋頭拍的甜蜜區則較小,相對的打中有較好的速度,打不中則造成回球不佳或是手震的狀況,有不少擁護者喜歡蛋頭拍的扎實擊球感。

何者為主流,應該說市面上賣最多的是以「平頭拍」居多

因為合乎大眾的胃口,但是喜歡打羽球的人也幾乎人手有一支「蛋頭拍」。

很像吧!這些論述中所提到的的手感,不論羽球或桌球拍都一樣。雖不代表一定是真理,但極有可能是大眾都認同的共同感覺。所以形狀的不同,真的在力學上也有不同的演出。但是羽球拍的握柄和拍面距離那麼長,就算是E.T的手指頭也不夠長到能伸到拍面中間做穩定作用,所以傳說老瓦是學長谷川信彥,將食指伸到拍面中間的謠言,也就不攻自破。嗯!可能有點小幫助吧,但絕對不是因為這個小動作而成就老瓦一身驚人藝業。伸食指的方式只能偶爾為之,在發球和大發力時稍有助力,但在檯面球操作時卻僵硬異常。所以常見拿一般板型球拍的選手在發球和大發力時,也會用這種握拍方式,非一定得用水滴型球拍才能使。

誤解勘正了,但是問題卻仍然存在,關於水滴拍的各種缺點,老瓦是如何一一克服的呢?

   

眾所皆知,學老瓦,門檻很高,普遍都學不像,越學越吐血。上面的視頻,正是突破這道超高門檻的內功心法祕笈。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azytal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