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本篇要聊聊膠皮,本版一向極少談膠皮,係因為膠皮特性的個人偏廢喜好差異極大。任誰都會覺得自己用的膠皮才是武學正宗、泰山北斗,其他膠皮則都是邪門歪道、妖言惑眾。其實做膠就像做人一樣,要有仁慈的心,有了仁慈的心,就不再是膠,是人驕。人和膠都是媽生的,不同的,人是人他媽的,膠是膠他媽的、、、你媽貴性啊?曾經有一張真誠的膠皮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之後,才後悔莫及。桌球間最痛苦的事莫過于此,如果上天給我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這張膠皮說三個字:我、礙、你。
膠皮,是一生所愛,抑或一生所礙。想當年因為極愛的冷門膠皮DHS PF4,那亦文亦武亦狷狂的別樹一幟,但揀盡寒之不肯棲的特立獨行,多年來,除了032和四號板之外,尋常球拍實在極難與之匹配,就這麼褻玩、糟蹋、蹂躪、踐踏了近三百把球拍。蛤?是的,不管快攻、弧圈、削球、、、等不同打法,都是用PF4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所以才會發了一篇:從PF4談起:燒拍總訣。而這篇寫一半就嘎然而止的爛文章,實導因於不願透露、敝帚自珍的個人心得。但我的最愛,不見得是你的菜,對不?
為什麼要提八竿子打不著的PF4?亂入?玄機?懸雞?硬邦邦、打不透、沒力、手感模糊,這是一般人對PF4的理解和誤解,這種你不了解我的明白的膠皮,其實還滿多的。愛的人愛之入骨,不愛的人連碰都不想碰。青菜蘿蔔、鐘鼎山林嗎?不!其實這其中愛恨情仇,只因不了解、不適合,所以才會分手。膠皮的偏好,就像愛情一樣,老少美醜甚至異國戀,愛上了比死了還慘的不解之冤啊!囉哩吧嗦的到底想講什麼咧!其實PF4真的挑人打,不會打的人打起來像犀牛皮一樣又慢又笨重。懂它的人,使將開來,那可是爆竹一聲除舊歲的轟隆嘩啦、批哩啪啦,好打到胡說八道。前衝既重且兇又唐突,高吊上旋根本一擋就飛,更可怕的是發球的極重下旋,根本就像鉛球一樣舉不起來,這也才會有藍色握柄球拍存在的必要性。單靠這藍色的小、、、球拍,就有用嗎?一如貴妃醉酒裡的高力士,不怨太陽偏,只恨枝無葉啊!
離題了,回來回來。PF4其實只是凸顯了一般業餘到半專業球友們的模糊發力方式。連殺帶抽或連抽帶殺的發力方式,對應一般日德系膠皮,也就可以唬唬生風、兩棲部隊的捏。但用上PF4,這種模稜兩可的發力方式,等於沒有作好作滿,隨時就準備下台了。這您可以從一些老比賽視頻裡看到像郭躍華等老運動員誇張的動作,拉前衝或高調時的發力方向超級明顯而確實,那可是全心全力的施為!所以才成就了PF4陪伴老運動員捧回多次世界冠軍的事實。
那ALHELG咧!講古講半天,講光抄、講屆時、講經過、講肖維、講晚安、、、,都還沒說到正題。其實、、、其實、、、,ALHELG的問題不在它,在、、、在、、、寫評論的人。發力不清楚的人用上ALHELG,就像天龍國段譽的六脈神劍,威力時有時無,時而劍氣縱橫、不可一世,時而凌波微步、看他奔逃亦可憐。您看文前附圖,Nittaku清楚的交代了ALHELG的設計理念,這堪稱完美的設計,唯一沒有考慮進去的,就是使用者的心態和變態,但這是後話了。在一片大氣孔蛋糕海綿和薄面皮高顆粒的不良設計膠皮海洋裡!ALHELG就像維納斯的誕生,不可方物亦不可褻玩。大氣孔的氣墊效應,一如Nike的氣墊鞋旋風,幾乎要徹底改寫製鞋產業的歷史,但多年後,海綿發泡PU中底,還是強力回歸,原因在於氣墊的不可控制性,氣墊越大,鞋彈力越大,但翻船扭傷腳的機會也越大。膠皮海綿也一樣,氣孔越大,氣墊效應的彈力也越大。但萬一打歪咧!就像衝鋒槍子彈到處亂飛,莫名其妙的就輸球或贏球了。、、、以上這些是在下的假設,公堂之上假設一下,請問依據大清律例,在下該負什麼刑責?蛤!你拿明朝的劍來斬清朝的官啊!
請注意以上視頻0:35~0:55這段,明明白白地展示出大氣孔蛋糕海綿的斷面,那個氣泡配置之極端不規則。如此不穩定的氣泡配置海綿,怎麼可能打得出穩定的球來?但是堅強的人類,吃皮鞋、喝塑化劑、地溝油、瘦肉精,連法官都裁定就算大小便或餿水,只要精煉過後都是無罪可以吃的。這麼奇形怪狀的海綿有什麼不能打得,所以價格要賣得更高,才能突顯地球人高大上、白富美的土豪霸氣。都說了地球是很危險地,趕快回火星去吧!
ALHELG的設計概念,基本上是認同氣墊效應,只是它採用均勻的中型氣泡發泡方式,在中型氣泡的孔隙間,再補上小氣泡,讓海綿中的空氣總量與大氣孔海綿不相上下。理論上是完美的,實際施工後的成品有沒有達到預設的理想值,不便一語成懺。實際試打時,只覺得撞擊手感清晰無比!!!驚!驚這個字毀譽參半,有時是驚喜、驚艷,有時是驚嚇、驚慌,這也是所有網路上對ALHELG評價最一致的口碑。因為它優秀海綿的另一半:面膠,其設計也是驚世駭俗的美!一如雅典娜手中的勝利女神尼姬,勝利的美好總是建築在無數的失敗痛苦之上。
ALHELG的面膠完全是全新的設計,其顆粒採倒寶塔型設計,粘在海綿上的這一端圓柱體底面積較小,面皮的那一端的圓錐體底面積較大。這樣設計的力學原理,在面皮不變薄、顆粒不加高的狀況下,理論上會使得摩擦力加大、顆粒也較容易軟倒變形,從而增加咬球能力。但在諸多球友公幹的評論上卻適得其反,一面倒地認為不利於拉弧圈,且有國外球友使用後膠粒與海綿脫離的狀況。這其實都跟倒寶塔行顆粒設計有關:易軟倒所以撐不住,圓柱體底面積小所以黏不住,這兩個缺點剛好抵消了原先設計的美意,容易軟倒還有一個副作用就是摩擦力使不上勁。但一堆P字開頭的新膠皮則更不可取,變薄的面皮和加高的顆粒,是變得更容易軟倒、更加咬球些,但其大氣孔已經不穩定了還軟倒,打起塑料球來,一個字記之曰:糯。就是比軟還沒支撐力的意思。
實際試打ALHELG,也是要感謝小球皮球友的幫忙。因為在下僅鍾情PF4,實在沒功夫和閒心去玩這些新膠皮。這小友倒是很用心,對在下的曾經說過、寫過的謬論一一驗證,因在下曾推薦過球友打ALHELG,所以他也弄了一張來試。初試啼聲當然、所以、如果、可是、、、的但是又何奈與蛋蛋的幸福。只有反手推擋和彈擊還不錯打,碰到球質較重的對手,接發球、相持、高吊、前衝弧圈、正手扣殺、、、上台率都差強人意。尤其是TOPSPIN,動作稍微跑掉、發力一不完全就掉球。其實,連反手彈擊和推擋也一樣,發力稍差就威力大減。???那不就完了嗎?爛皮一張,何足在下掛齒?
如果您知道並且會打早年間傳說的『樓賴拔』球(DRIVE),那種上旋到恐怖,一碰就如火箭衝天的高吊弧圈。如果您也知道並也擅長傳說中的『死必躲』球(SPEED),那種前衝到令人倒退三步,一碰就下栽的前衝弧圈。或者乾脆這麼說,如果你看過老瓦反手從肚臍往胸口掀的反手拉,和他經典到沒幾個人打得出來的反手強力BLOCK,以及他正手引拍時,球拍垂到貼近地板的正手致命一擊、、、。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目前,這位小球友已經爽到不想換膠皮,哎!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矣。
本篇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