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顆這個沙漠,無邊無際、無從起迄,漫漫長路溜躂了三十年,雖然偶有綠洲聊以解飢,更多的卻是滿滿的寂寞。十年前停下來開了這家小店,客人本來就少,加上菜色不多,生意實在不太好。所以也濫竽充數的兼賣反膠小菜,顧客反應不佳自不在話下。常有貴客沉吟苦思著不如歸去反膠云云、、、!!!其實在下亦曾多次退轉,歸心似箭,誠如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一霎間,好不容易積累的短顆功力一瀉千里。再回頭已不識來時路。若短顆苦海無涯,當然早日回頭是岸。唯不解心經文末為何要諄諄教誨,鼓勵眾生:「去呀!去呀!去彼岸呀!用許多許多到彼岸的方法去彼岸,去成就菩提大道。」(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在下資質魯鈍、業障深重,不解法華,坐困火宅,無處得覓生路。忽見這場淋漓盡致的比賽,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便迫不及待地上架,分享給眾難兄難弟。

 


還沒時間好好整理這場比賽的眉角以分享給眾難兄難弟,眾難兄難弟就有人罹難了,留言板34樓的Gary兄率先宣布放棄!!!緊接這眾網友弟兄輪番上陣提供寶貴意見,架床疊屋一直來到39樓、、、這樓,終於歪了!

#34:報告一下,硬質正膠降服不了,步法不到老打失,又做不到空球。被對顆粒不怎麼理解的妹妹嬸嬸修理了,實在輸夠了,放棄。

#35:大大好,硬質正膠問題在於平球對攻沒效果,得靠自己發力。但我本身體力並不好。當然能打能彈,那威力固然十足。不過對攻中腳步走不開,老打失。然後對空球沒辦法。能推能打自然不怕,但小球無法搓空,結果反被長膠控制。這是我打越硬的正膠,越是嚴重的問題。看練不成了。

#36:為何老想著搓

#37:小球直接用擺的不是更簡單嗎

#38:樓上師兄好,擺其實有的,對反貼擺短擺位置有效果,因為難發力。但對長顆或生膠沒用,被彈或者刮。搓是用來欺負不懂球性的顆粒使用者,搓空搓飄讓他打出去。

#39:擺 也能擺成弱旋 空球 以及跟對方給的強度相當的旋轉呀搓只能騙騙不會打的人....

看似真知灼見的高談闊論,就像空悲切的朝天闕,等閒只會白了少年頭。解決問題的重點,在於得能真心真意從頭收拾舊山河。哎!被女兒影響了,最近老師要他們背誦滿江紅,開口閉口的怒髮衝冠、、、吵死了。一旁的老婆立刻回嗆:妳把拔每天在敲球拍才吵咧!啞、、、口無言。

講這個幹嘛???嗯、、、因為在下沒事就掂球玩。掂球這個習慣是大學時就已經是高雄區運選手的學弟教我的,訓練目的在於深化感受球觸拍霎那的感覺,先向上掂球打出各種加轉球、不轉球、空球等不同球性的球,當球落下時再設法對應各種不同旋轉度,並感受各種球性觸球時的手感。甚至用兩面不同性質膠皮搭配,交互訓練。簡單有效又不必出門就能練球。雖然跟真正上場打球還是不一樣,但就算長時間沒打球又常常換球拍,面對天天打球的教練或球友,還不至於因生疏而影響表現,該贏的不會輸,該輸的有時還會贏。

對球性變化的理解、對球拍的熟悉程度、對身體肌肉的運用、對戰術的佈局經營、對敵方優缺的分析應對,這是球技進步進階的五堂必修課。當然,您會說還有心理素質的培養、、、哎!闖與創看過的人都知道。但那是研究所等級的課程,可悲的是,初學顆粒者若執著於用反膠概念打球,都還只是停留在幼稚園階段,就算打到青筋暴凸、精盡人亡,一切有為法盡是夢幻泡影,只能仰天長嘯、撞壞肌裂。是的,在下就曾經打到右手肌腱拉傷,形同報廢。就算後來改練左手,還是因為在觀念上卡關,最後無疾而終。

無疾而終其實是一種無上的幸福,福報不夠的人無緣得之。換拍打、換皮打、換手打、、、,怎麼都打不出名堂之後,腦筋開始轉向關注球性、戰術,也開始學習運動生理學,甚至借鏡太極和詠春的拳術心法和力學原理、、、越講越玄了是嗎?但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打球跟打牌一樣,不會算牌的人,除非天聽加自摸,否則一定是被乾洗的對象。不會算球的人碰上老球皮,不管練球時如何了得,落得練劍都拔不出來的窘境是常有的事。只是這個世界有另一條淺規則,叫做:拳怕少壯。桌壇更是只要稍微進入初老狀態,與冠軍寶座的距離便會開始漸行漸遠。應了那句:十七歲不成霸刀,終生無望。所以程咬金情節充斥世界,各行各業都有三板斧現象。一首歌紅了便賺得盆滿缽滿,就自許為歌神了,哪裡還會再用心唱作,看吧!中國好聲音的冠軍沒一個有什麼好發展的。中國近代桌壇名將沒幾歲就急流勇退,而且一退就萬劫不復,就是技術偏聽的結果。憑藉著超大量的練習、優越的身體素質和教練團努力的研究破解單一對手打法,成就了無數冠軍金牌。但用偷來的技術造戰機、坦克、航母,雖可逞一時英雄,但沒有研發過程的積累,也是知識偏聽,只能求神拜佛希望不要碰到特殊狀況。但偏偏日本就搞出了平野美宇、伊藤美誠這兩個專門針對荒野金刀獨眼龍的刀鎖金太極。

偏見!是的,這就是本文的正題。每個技術其實都有存在的必要,掃地僧在少林寺藏經閣的開示一如醍醐灌頂、當頭棒喝,少林功夫絕學中重要的是佛法精義而不是武功招式,用小無相功去模擬少林絕學只能是神似,雖然威力也很大,但細微之處的差異,危害竟可大至散氣破功。用反膠的思維打正膠,其間顛倒陰陽的差異之大,更是將顆粒打法逼上梁山,而廠商拼命增加膠皮磨擦力和彈性的的錯誤做法更是趕盡殺絕。真要究責的話,江神在1989敗戰之後的推諉之言,便是始作俑者。不管是打法還是球具,都在他那番卸責的謊話之後,顆粒打法進入了萬劫不復之局。『左推右攻』這句一語成懺,將顆粒打法原本百花齊放到花枝亂綻的基本招式,大刀闊斧的刪減成左推右攻,進階一點的選手還會偶爾搓兩下,再厲害一點的高手還會反手殺球,再來咧?黑!反手貼張反膠來個帥到爆的直拍橫打,但這些都無異於葵花寶典的揮刀自宮。加上跟反膠選手一樣的發力方式和節奏,原本威力強如滅霸的顆粒打法終於灰飛煙滅、、、罷了。

2012倫敦奧運桌球賽中,在下唯一關注的是一場直板正膠快攻的世代交替之戰,事實證明單面正膠最後贏了直拍反打。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T8_nz4l0nQ這場表面上看來沈悶無比的比賽實則暗潮洶湧,兩人的比試看起來不同於高手比拼,反而像是街頭械鬥,不是打飛就是下網,來回球不多不打緊,處處充滿了低級失誤,然一點都不精彩之中,卻處處暗藏殺機。從賽後老何由如臨大敵、如履薄冰到如釋重負的表情可見一斑。短顆對短顆,使的還是同一張膠皮:友誼820-40H,原本拿來虐人的獨門暗器,反過來被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稍微沒算清楚球性,就算是來球冒高,扣殺下網的程度比用反膠更嚴重。最後勝出者是贏在對短顆球性變化的理解,年輕的爆發力、肌肉反應速度和、、、直拍反打,只在剛開始的幾局中稍佔優勢。所以如果是以前的21分賽制,用暴力解決一切的僥倖險勝將不復存在。一但被對手摸清了那三板斧,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十八般武藝,程咬金就只剩第四招:三十六計、、、、。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試只盯著單曉娜看???當然不是因為畫面太美,而是請您大概估算一下整場比賽她總共用了幾種打法?主動失誤有幾次?主動得分有幾次?答案是、、、只能說前三局贏得僥倖,後四局輸得不冤。作為一個罕見的、到現在還堅持直板單面生膠快攻打法選手,比之上一代直板單面正膠快攻好手楊影那種能將鄧雅萍打成防守型打法的攻擊火力,以及被戲稱逆練九陽神功的高軍密不透風的防守,單曉娜的功力還需要更多的練習?還是更快的球拍?然試問眾難兄難弟,有哪幾位自認基本功好過單小妹?這題不用回答。一切事情的結果早就決定在意念萌生之時,毒樹果理論:觀念錯了,結果一定不對。歸納一下上述紅標字的問題:

步法不到老打失/對攻中腳步走不開........『腳步X』

平球對攻沒效果........『發力X』

做不到空球/對空球沒辦法/小球無法搓空........『空球X』

為何老想著搓/搓是用來欺負不懂球性的顆粒使用者/搓只能騙騙不會打的人........『搓球X』

小球直接用擺........『觀念X』

『毒樹果理論:觀念錯了,結果一定不對。』因為很重要所以要講三次。先放閃一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7SuriJtzzk,這位乒壇前輩名叫李振恃,名氣沒江神、燦哥或劉胖等人那麼大,但他的正膠快攻打得是絕對最正宗的,原因有三,而且日益為人所淡忘,關鍵點在哪?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先琢磨琢磨。

考慮再三之後,還是決定在上述『』文字後面加上一個X,這個『X』唸作『ㄘㄨㄛˋ』,當然憤青一點的話,也可以唸作『ㄔㄚ』,並將原來打算逐條解式的方式改為整體論述。不管多糗、多囧,該來的還是得勇敢面對,老實講,打短顆30年,一直到兩年前開始教女兒打球,仔細研讀了很多相關資料之後才赫然發現:其實我根本就不會打短顆,而且是從頭到腳全盤錯誤。所以在網上誤人子弟多年,實在造業深重、罪無可赦,雖然白紙黑字的寫明胡說八道,但在公堂之上假設一下是有罪的。如今幡然悔悟、誠心懺悔,懇求眾冤親債主諒解。告解完畢,但還是得先聲明一下,由於下文太過驚悚,驚悚程度一如孫曉雲教授在其鉅著『書法有法』中所提到的情節一樣,雖然是事實的真相,然沉痾已久,恐難為人所接受。所以認人各自表述,在下恕不筆戰。

好吧!從『頭』開始說起。頭者,觀念矣!先談『快』字,都說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但多快才算快?答案是:只要打到對方招架不住,球多慢都夠快。『攻』,這更耐人尋味了,先談『守』吧!不管能用多高速回球或球質多重,只要心裏感覺到在招架,都算『守』。反之,不管對手來球多快,只要能從容不迫的迎擊,就算只有輕擋而不扣殺,都算『攻』。觀念很簡單,沒人不懂,但在轉化為實際動作的時候,明明看著、想著的都是老虎,卻總是畫成小狗。這心手合一的境界,絕對不是新手所能為之。心理層級的問題先釐清了,再進一步回到物理世界:怎樣能快?用加料拍+高速皮?重量訓練,讓肌肉增大、腳步加快?用黏性皮夾高速海綿增加搶攻能力。擊球時間點提前?、、、以上皆是,而且放諸四海皆準,但本末倒置!!!

君不見女子組比賽長期以來的無聊之極:決大部分的比賽時間都在反手相持、再相持、還相持、繼續相持,然後偶有變線,一球定不了江山就接著依然義無反顧、全力以赴的反手再相持。槽點是都把球打在對方反手位,球桌那麼大,沒別處可打嗎?乾脆相濡以沫算了,看能不能用口水淹死對方。簡直就是兩個大笨蛋,面對面的你一拳我一拳,比的是誰比較扛揍的低級粗暴。例如:張怡寧以降一堆世界冠軍得主。抱歉,歪樓了,稍微抒發一下沈默大眾對民粹暴力當道的不滿情緒。回正題,大家都知道要搶快、搶攻。但是在江神推功諉過的將輸球的責任怪給球具慢的好幾年前,在製造商如BTY官方數據上,就算不刷快速膠,顆粒膠皮的彈性係數也從來就沒快過反膠!嚴重打臉王吉生在『乒乓球拍探秘』中替江神緩頰的政治操作。為了要給自家人一個台階下,居然傾全國之力開始仿造歐洲球具,最後完全放棄自家生產的神器,還故作矜持的搞個中體西用,堅持至少要有一面膠皮用國產貨。這個劃時代的分水嶺便在Avalox P500/P700和Stiga OC/CL完全取代DHS 032/08之後。然後就沒有以後了。吼!從此由『直板正膠快攻』大滿貫得主當總教練所領軍的團隊,十七年來培育出一大堆『反膠弧圈打法』的世界冠軍???,???&???、、、、、、、、、。然後,被用生膠快攻的日本小女孩痛宰了好幾年,痛、痛、痛,好痛!好痛!衣蝶、一跌、一碟碟,一疊疊、一個個都是拿過世界冠軍甚至大滿貫的名將。一如鳩摩智用少林72絕學橫掃少林群僧,此兩者共同的那個不屑的表情,實在是真情流露,完全不是演出來的。事實溢於言表,就欺你軟,怎樣!!!

失敗的人找藉口,成功的人找方法。在『乒乓球拍探秘』『闖與創』之間,大多數、甚至絕大多數的人,選擇如古人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築長城以禦外侮,而不思強健體魄、精實戰技。當然,在下是最沒資格說嘴的人,球一打不好就換球拍,甚至一天中換十幾把!如前文所述,卻也因禍得福、轉念思考起球性、戰術、、、。咦!又露三點,有好看的了,請待下回分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razytalk 的頭像
    crazytalk

    半條命的胡說八道

    crazytal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