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p/phpjxMi1s很少推薦紅雙喜的新球拍,因為相較於他們家輝煌燦爛的過去,到現在國家隊不到一半的一半的使用者、、、念天地之悠悠,嗚呼哀哉,尚饗!只靠狂飆三支撐起的江山,巍巍乎?微微乎?危危乎?勁極13,是因為長得像032結構的關係,入手很久了,已記不清是何年何月,但使用印象卻很深刻的『模糊』。是的,模糊,太模糊了,記憶裡沒有任何可以拿出來討論之處,所以就這麼一直冰在儲存箱中,一有購入新皮就拿出來試試,但就是、、、難以抹滅的『模糊』。但因球友留言提問,重新整理思緒後突然柳暗花明的另闢蹊徑,重新認識了這把球拍。

 


 

球友提問:

老師你好,球友知道我找不到A03,建議我買差不多結構的勁極13一試。我看到老師曾經擁有過勁極13,想知道這拍可適合正膠或生膠,可會是A03的最佳代替品? 看到網上資料說中間的薄層玻璃碳聲稱手感接近純木,薄層外為厚的橫至阿尤斯。好像適合打短顆的樣子。再一次謝謝老師不厭其煩地解答。

 

Ans:這個問題值得深究一下,搞不好都夠能發成一篇專文。

勁極13&狂飆皓3,是一對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孿生兄弟。雖然在下只入手了直/橫各一把勁極13,但因結構上的致命錯誤,可以想見狂飆皓應該會遺傳同樣的DNA。

問題出在被剖成兩半的橫向阿尤斯大蕊。橫向大蕊的優點是來球震動衰減很多、初速慢所營造出的咬球感強烈。但、、、打出來的球質普遍不重,勉強能接受的是大蕊要厚些、硬些,球速才會稍微提升些。但嬴弱的體質是天生的,要是再碰上後天不良的商業考量因素就更是雪上加霜了。

舉例而言,Nittaku Rutis梧桐橫向大蕊,太薄了,所以加碳再加胡桃木撐場面,但變成出球太快,非用黏性膠皮且發大力,不然打不出球質,後來的Rutis Power有稍微加厚大蕊,但換湯不換藥,廣大球友的口碑反應反映在銷售量上,停產了杯!在下試過的球拍只有Tibhar Crazy Killer和號稱白鑽的老BANDA CarboTech這兩把厚度達到7mm以上的球拍才有一點攻擊力,打起來雖然速度很快,但老覺得有點老牛拖車的感覺。而流行過一陣子的橫向大蕊七夾如:Yasaka YE7 / DHS 506 / 龍2 / 勁極9、、、/ Sunflex E.Time、、、也都可以從在市場上消聲匿跡的狀況,證明了達爾文的進化論。

Tibhar Ronin 6橫向劈兩半大蕊六夾,混合了六夾和橫向大蕊這兩個慢半拍的特性,所以打起球來慢了一拍,對前陣速攻的快一拍需求提供了簡直是王八看綠豆的的瞎貓碰上死耗子。但仿製品的三島Ronin6採用直向大蕊,所以就是慢半拍,兩邊不是人。

橫向大蕊的另一佳作是Stiga黑檀七和Xiom MUSA / Omega系列這種橫向批成三塊等厚無大蕊七夾,對來球能量的遞減和自身發力能量的遞進提供了一個沒有放大效應的幾乎線性的發力曲線,所以手感清楚到絲絲入扣,從被動防守到主動攻擊的特性則是透過另四層較薄的材質來調整,從最慢的Musa用的KOTO、玫瑰木到黑檀,可以適應各種速度需求,但慢1/4拍的特性,很適合防守中反攻的被動保守型打法球友使用。

回正題,勁極13結構與032的相似性,連瞎子都看得出來。但致命的是中間那層玻碳!中間夾了一層碳這個笨作法,最早是出現在品質沒那麼好的檜單產品上。來球力道的潰散在一半的厚度之後就不再衰減,這能讓質地較軟的檜單能在近台回球的力量瞬間提升,但到了遠台擊球,這層碳不但沒幫助還會變成打不透板的元兇,力量只有一半,打滑、掉球、掛網是常見的事。這點廠商當然知道,不信您可以查一查Darker產品線中,這種中間一層碳的產品,幾乎都是為近台攻擊打法設計。另一個例子是Sunflex的A81-525,近台超兇猛,但中台就變成allround性能了,遠台咧!滿辛苦的,不說也罷。

近台攻擊!聽起來沒問題啊!打正膠不是剛好適合嗎?不!玻碳不是純碳,不但不太彈還減力的厲害,大發力才會有一點速度,再加上橫向劈兩半大蕊,完了!沒力。咦!剛剛不是說兩個慢半拍剛好慢了一拍嗎?不!勁極13的厚度很薄,大蕊選材又輕又軟,磨拍肩時就可以體會到,很容易磨過頭。慢一拍之後要能後發先至才能制敵機先,是以DHS 032或友誼N01、流星LT01等等老拍,都要體重超過三位數的大胖子才打得出威力,前幾天小球有拿來一把100克出頭的032和130幾克LT01,試同一張DHS 652,不重則不威啊!LT01的威力硬是比032高出一截,但手感還是032勝出,如果有同樣重量的032,應該還是032勝算在握。大蕊軟所以不夠重,這是第一個問題。

KOTO面材,如果是打反膠,沒問題,很好。但打正膠、、、一碰就飛,沒手感還會打滑。因為還用不上那個慢一拍,球就離板了。所以這個特性造成勁極13不論是打反膠或正膠,製造旋轉的能力都很差。擊球時吃球越薄,球越不轉,都已經用上PF4這種又黏又慢的膠皮都沒法拉Topspin,只適合連拉帶殺和推擋,怎麼打球質都不重。退台後的沒力感更是重症肌無力啊!

就在下知識所及,這樣的球拍最適合打的球路,只有像周欣彤那樣正手長膠、反手生膠的打法,才能如魚得水。Ps.正手軟質生膠、反手弄張黏性反膠加重也許可行。

所以,入手 or not,請自行斟酌。I莫能助啊!

Ps.again,回完您的留言,立即試著在勁極13上試了Giant Dragon giantlong 1.5mm + 友誼 傳奇105,哇!好周欣彤啊!


可能是因回文時間不是在深夜,所以思緒胤亂,被在下這一番遙指杏花村的東西南北亂指一通,回文內容不但沒有針對勁極13是否合適打正膠回答,反而挖下了一堆坑,可憐的球友一定一頭霧水。比如勁極13/狂飆皓3加單玻碳的商業考量、各種橫向大蕊擊球特性及適合戰型的對應、YE7、506等橫向大蕊七夾拍的市場因素問題、、、甚至到最後居然搞出來一把適合打長顆的絕代天驕!!!拿定位為反膠直拍反打弧圈攻擊的勁極13打長膠。

從三十二年前入手的第一張長膠到現在,雖然玩過的長膠膠皮種類不多(Yasaka Phantom,BTY Feint soft / Long / Long2,Dawei 388d-1/Quattro/SAVIGA,老永字639A/復刻永字639A,友誼837/755,DHS C7 / C8,Giant Dragon Giantlong / Snowflake / Meteorite,Sword Scylla,以上是想得起來有入手過的,借來把玩過的還有一些),綜上所列,大約可以看出在下長膠打法是主打攻擊而非防守,打快不打怪。沒錯,當然是受到鄧亞萍打法的影響較多,後來大臂受傷改練削球時,才練了一陣子BTY的Feint系列。但不爭氣的是,都拿松下Matsushita Pro Model + Feint Long 2這麼防守型的球拍了,實戰時,還是慣用反手長膠彈擊拿分數。Sword Scylla呢?當然是衝著西毒王茵的名號的朝聖之旅。但除了海底撈月的張夔林大師以外,對一路以來的眾家長膠名將的打法,不管是打快的、打怪的、倒板的、削球的,都有一點不是太給予正面評價,長膠,跟伊哭的青魔手、梅花盜的梅花針、孔雀山莊的孔雀翎一樣,都不被一般人肯定為真功夫。暌違三十年的直到看到周欣彤不慍不火、穩如泰山的打法,才又對長膠打法生出油然敬佩之心。

海夫桌球王國的視頻中介紹周欣彤的打法為:長膠打法正膠化,並將長膠打法中的拱改為側推,對弧圈打法起到一定的威脅。就周小妹早期使用Nittaku Runlox5(P500結構)到後來改用 Bizelox(AC+結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azytal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