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0201024_115310.jpg滿紙荒唐言的原因,常常不是一把辛酸淚,有時是為了騙選票,或是欺騙觀眾,但更主要是因為:『不懂』!

小球友有一段時間瘋狂著迷Photino這把BTY第一代ZL加料拍,還買了兩把,最意外的是還搞不定配膠皮,真是亂花錢。但這也不能怪他,純ZL球拍,不管是哪個廠牌出的哪一個型號,都是一場災難。舉例而言,例如讓劉詩雯打到差點退役的BTY劉詩雯ZL。最終小球友的Photino配膠,是建議他用在下一位若還健在應該已經八十幾歲的老球友的配膠法:正手ANTI防弧膠皮、反手有海綿長顆粒膠皮,正反手都扣殺的超級不講理打法。

會購入這把也是純ZL的BTY InnerShield ZLF,是因為 BTY Hadraw Shield停產了!這把可以說是史上最強力純弧圈攻擊拍的削球拍,它的前身就是史上第二強力純弧圈攻擊拍的削球拍:BTY Cutlass。Cutlass會屈居第二的原因是因為拍身太長,比Defence X還長!!!但窄很多。拍身形變太大,回復時間較長。所以才會屈就InnerShield,沒想到、、、InnerShield雖然拍身短了許多,比BTY朱世赫還短!但拍身形變居然比Cutlass還大!!!再加上ZL的軟、、、還給他Inner內置處理,都夠龜了還縮起來!配膠難度比Photino有過之而無不及。換了十幾種組合,都是敲起來咚咚咚的咚咚隆咚鏘,手震都大到快變成車震了!

車震、、、這個尺度太大了,老朽消受不了。撕邊都沒用,只好請出老囍字版PF4+友誼郭躍華729 ,勉勉強強獲得了一個勉強能勉強自己接受的手感,花了大錢卻得到個勉強中的勉強,只能勉強自己忍住淚水、、、。重新整理思緒、情緒跟頭緒,BTY InnerShield ZLF的選材乍看之下沒什麼,掐指一算?不,指掐一下面材,軟到比Balsa還軟!!!而這球感,跟另一把也是令在下頭大之極的削球拍:Andro DEFCON很像,但DEFCON有碳纖維支撐,問題沒InnerShield ZLF嚴重,最後用兩張海夫白鯊中軟海綿收服了。InnerShield ZLF更軟,只消用手輕輕一掰,這能把怪球拍就能給掰彎!身子骨這麼軟,難怪震動那麼大。看一些網路上的測評,都把InnerShield ZLF形容得飛天鑽地,說什麼朱世赫的速度+Defence X的控制、、、,這兩把在下都有、都熟,但感覺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應該是拿人錢了吧!請您想像一下比Stiga OC空十倍的空心感,沒別的,就是這麼千虛,都快虛到永垂不朽的境界了。不甘心但也只能放手的放回盒中丟到櫃子上,在下的這個櫃子上有一堆不是空著的球拍紙盒,怎麼形容呢?嗯、、、球拍八寶山吧。

這個雷踩大了,憋了一宿,決定死馬當活馬醫,硬的不行來軟的,要比海夫白鯊中軟海綿版還軟,有這種膠皮嗎?有,DHS PF4他孫子:PF4-50,試看看吧!反正一張沒多少錢。正所謂物以類聚,一丘之貉比較容易狼狽為奸。沒想到,正教是小金蓮巧遇大西門官人,一壺濁酒喜相逢啊!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當場就這麼王八看綠豆,真的對上了。重現了記憶中老AC+灌膠完全Mark V的絕佳手感、速度、旋轉與鞭打效應,且因拍面更大+ZLF的加持,等於還開外掛般的更速、更轉、更能鞭數十驅之別院。

美,心頭美滋滋的。但削球,就別肖想了。

本篇完。

後記:

感謝球友分享對ZLF球拍的使用經驗,雖然哀鴻片野,孬評不斷,但InnerShield ZLF還不是在下玩削球拍最踩雷的一把。三天就解決了配膠的問題,價格也只有大爛貨Nittaku GORIKI剛力的一半。最搞不定的一把削球拍就是DHS 08X,超細的握柄、、、DHS最近的球拍握柄都做很細,比BTY還細!是為了民族幼苗量身定做?還是中國球友的手變小了?連拍面都縮到跟BTY一樣小家子氣、、、缺點實在罄竹難書、族繁不及備載。超細握柄讓削球拍稍大的拍面變得頭重腳輕,配重困難,擊球時手震不穩定。再加上弄了兩層不知蛇啥米碗糕結構的碳,硬梆梆、頂叩叩,打起來比瓦碳還要有力但不穩許多。剛開始實在搞不清楚DHS在想什麼,後來靈機一動,會不會是為自家產品量身定做的設計?一面黏性膠皮(狂飆),一面硬質顆粒長膠(C7/C8),手上沒這些膠皮,用729郭躍華國套+755試試、、、哈!還真的是這樣,跟剛力走同樣硬板+硬皮的老路線。而InnerShield ZLF則是走軟板+軟皮的路線。做什麼事好像都要路線對了才好使,普世價值、政治正確再一次擊潰了狂狷、不羈、叛逆的敝人小弟在下,我。自行我道,道、倒、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azytal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