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不古不足,總是難以抵擋慾望狂魔!最近雖然找到一把很難得的正膠好球拍。但只要想到1989年,正膠三大神器順風50、DHS 08、DHS 032皆被一把名字很樸素,叫做AC的球拍給降維打擊般的碾壓、、、心,就又跟著起伏跌宕、氣浮如流水之不安、、、為了要心靜似高山之不動,所以又手癢的、、、 唉!你知道我的。當然,這麼說順風50、DHS 08、DHS 032是不公平的,AC也非全是1989年瑞典五虎將在賽事中所用的兵器。但AC + Mark V所代表的弧圈打法,卻真的是清清楚楚、確確實實地把正膠快攻打法給改朝換代了。以1989年為分水嶺,球具的發展重心,就再也沒再臨幸過正膠、生膠、長膠等顆粒膠皮領域。
但是、、、40mm、11分制、顆粒粒徑比、顆粒疏密規定、比賽時間促進規則、、、、、這些不平等條約,就像Iphon/Andro之流的智慧型手機,把傳統手機原本百花齊放的錦繡燦爛江山,以一種近乎侮辱的方式鉛華落盡的大一統了。現今球具市場純木類球拍中,除了七夾拍勉強有一塊小碎屑可以啃,其他都是加料拍的天下。若以銷售總金額來既,純木拍更是鳳毛麟角到幾乎快要抄家滅族了。也許有人會辯解說:優勝劣敗、物競天擇!!!但易位思考一下,任何一隻恐龍都比人類強大,But!整個恐龍族群加在一起對地球的傷害都沒有一個人類大,你要是天,會選擇人類嗎?!@#$%$^%%^$&^*這個、、、雖然不是住海邊,但好像管太寬了,回題!回題!兵不厭詐,這是戰爭!不用多說,也不容許囉唆,比賽就是要一擊斃命。不管是暴力弧圈還是不講理打法,就算是用哭、用跪、用求、用強,甚至耍流氓!真的,真的有人(還滿常見的)邊比球邊哭,還國際級選手喔!只為了、、、贏球。贏,是比賽唯一的真理,所以,普世價值告訴你:世界冠軍用拍,就是唯一的好球拍。
但、蛋擠裂!但是又何奈的是你,蛋蛋的哀愁是我。我!又不比賽,只愛玩,還愛玩到被球館教練發現,笑稱在下是在打花式桌球。贏球對在下來說從來就一點都不好玩,只有打出讓對方非主動式失誤和摸不到球,才有兩點小小的開心。如此我行我素的惡形惡狀,就像在下小時候美術比賽常得獎,數量多到不想上台領獎,累得校長只得私下在校長室頒獎給我。後來更甚至於畫完還不想交出去!是啊!一張畫得美美的圖換一張醜醜的獎狀,怎麼算都不划算!是以前幾年碰到我那已經快90歲的美術老師,他老人家對在下仍是牙癢癢的記憶猶新。記得當時年紀小,你愛談天我愛笑!笑看紅塵樂逍遙、、、這是心態問題,喜歡改變型態的改型變態!再加上血型也有點關係,別猜了,是的,G型!開玩笑的嗎?不,您看在下的球拍數量,一個人就兩隻手,幹嘛買到五百多把球拍,就知道問題有多嚴重了!
OK!瞎掰玩了,現在要開始正經八百的胡說八道了!
直接切入正題,在下最早最早接觸到的AC其實還不叫AC,而是AW,Allround Wood,關於此拍,因已在他文中詳述過,其中的故事就不在贅述,總之、、、唉!曾經滄海指的就是它,而不是後來那把甚至不會不捨得送給弟弟,而在政大桌球室被盜的早期Allround Classic。相較於Allround Classic,印象中Allround Wood的拍面更大、更薄些,這是因為後來將Allround Wood還給學長後,將拆下來的膠皮(Yasaka Mark V FH:Red 2.0mm + BH:Black1.5mm),不管是貼到AE(蓋亭紀念半版)、OE、OC、CL或借來玩的Caliber Wood / Meta Wood或Graphite Wood上,都大了一圈,但還沒有到削球拍(BTY Allure)的拍面大小,至於當兵時買的Ultimate Wood則是正常Stiga拍面。所以推測Allround Wood的拍面大小,應該只有Stiga Defensive NCT或是Oversize系列的大小(161.5x157mm)。AW拍面是否較大這點,在下也曾懷疑是誤解,因為早期打Mark V習慣灌膠,甚至會加入去漬油灌膠,膠皮尺寸會膨脹得非常的給他許多!那、、、為何會糾結在此,還在正文開頭浪費這麼多篇幅來說嘴咧?尺寸大,很重要啊!尤其是個男人、、、咳、咳、咳,不是啦!要能雄赳赳、氣昂昂拉出劇力萬鈞又巨力萬斤的超強、超快又超轉的超級弧圈球,球拍沒有劇烈的拍身形變是不可能的,就算是加料給他加到鹹到齁死人的程度,也拉不出來地。是的!Allround Wood的拍身形變很大,拍身形變量AW > YSCC > AC > etc. ,所產生的鞭索應效應很容易就能感受並掌握。
改大球後,一是碰到的對手實力較強,可以下手的機會球不多,二是球太重,用已經改配方的Stiga正常拍面大小的AC,其僅存的鞭甩形變,不足以甩出那種令人窒息的質量。印象中只有用Yasaka Sweden Classic + Mark V max x2和Yasaka Sweden Defensive + 海夫白鯊二(中),有成功拉出過幾次那種超級弧圈球。但合計起來的總數,都沒有Allround Wood一場球中(21分制)拉出來的數量多。早期Allround Classic雖然沒那麼爽,但因為是小球時代,成功率還算是令人滿意。
因應球改大球,Stiga 幾乎第一時間就推出了Oversize系列,也第一時間當了炮灰,所以Oversize這件事就變成了桌球界永遠的絕口不提愛你。拍面變大牽扯的茲事體大,拍面變大同時膠皮也跟著變大,各種性能如:形變量、共震量、總重量也隨之變大,只有球拍剛性變小!這下子裡裡外外、上上下下,有了東西卻沒了南北。所以堅持到現在,只有CL Oversize還能在網上找到蹤跡,但有形變的CL!!!就像把鋼管舞那跟硬梆梆的鋼管換成軟管、、、風景太好,您自個兒想像。在下當然也當過測試Oversize這批測試用疫苗的白老鼠,入手過一把Allround Oversize,怎麼說呢、、、渣!豆腐渣!彈性比一般削球拍還弱,應該評級為DEF--,於在下所接觸過的球拍中,幾乎沒有任何一把比這把Allround Oversize更沒力的,每一次揮拍都像在揮棒(當時用的膠皮是唐橋李老闆推薦的Yasaka Mark V XS),那個黏膩型包覆性纏裹球的手感,真是沒齒難忘的只融你手不容你口。
白老鼠第二彈,是不死心的入手了Defensive NCT,這是在下第一次購入Stiga的削球拍,在此之前台灣市場上完全沒有出現過Stiga的削球拍。一是因為削球拍一直是小眾市場,二是Stiga、Donic等歐系大廠削球拍產品本就稀少。Defensive NCT的選材、結構一如繼往的堅持,還是Limba-Mahagony-Ayous-Mahagony-Limba。這個結構可以說是削球拍的經典結構,幾乎每個品牌都有一把這種結構的削球拍。可攻、可削,對長膠的控制也很不錯,但拿來打兩面弧圈,會變成糊圈。球質糊糊爛爛,不能說不轉也不能說不快,但就是差強人意,無法爆發出AC類全能拍所能打出來的怪物級巨力。值得一題的是 Defensive NCT+紅包PF4 x 2的驚人防禦力,扛大板時的穩定性出奇的輕鬆如意,控球力比Xiom Vega Euro + Boll訓練套 x 2這把本就打著被動式打法旗幟的防守拍,還要更高出一截。擋著擋著一不高興便能隨手反撕一板更大板的反殺能力,更是常讓對手咋舌。
本來以為是厚度的關係,才會讓Limba-Mahagony-Ayous-Mahagony-Limba結構,沒辦法產生AC結構的鞭索效應。所以特地訂了一把只有4.6mm厚度的Andro Timber 5 DEF,和一把4.7mm Donic extension ac (Akazie-Tanne-PBO Fibre-Ayous-PBO Fibre-Tanne-Akazie)。怎麼說呢、、、是有好了那麼一點點啦!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多了那麼一點點猵瑣形變。鞭索,可以是龍飛蛟騰的遒勁,也可能是死蛇爛蝦的萎靡。AC的鞭索效應像是混編了鋼索的皮鞭一樣,靈活中不失厚重又具有開碑裂石的威力。放開手打來,球質具有藍芳碳之威兼之黃芳碳的勁,更有兩者都沒有的刁鑽靈動,這也是在下為何多年來揀盡寒枝不肯棲的原因。屁咧!不是說最愛Allsafe + Flextra ?這、、、對雙子座+多重人格分裂且不是優質偶像的在下來說並不衝突吧!比黃綠紅、、、還少愛了幾個,罪不致死吧!話說Allsafe + Flextra算是大家閨秀、賢妻良母型。AC + Mark V則是出身世族、嬌媚火辣型。環肥燕瘦,有容奶大,都美,都好@#@$%$^,不、、、是有容乃大啦,都是我的最好!
但環顧球拍歷史,最能做出優秀鞭索效應的廠家、、、、、好像只有Stiga、Banda,去!這兩家根本就是同一家。那為何開頭還說YSCC>AC咧?唉!那是因為Wood House從Stiga出走Yasaka的關係,所以Yasaka Sweden Defensive也偶爾打得出那種勢如奔雷的球來。 這是Stiga的球拍歷史進程,詳細史跡可以參考http://bbs.cnpingpang.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97491。但年久歲深,資料不見得完全對,若與您所知有所落差,還請不要拿其中的資料來責問在下。各種資料都顯示:AC的確是最老牌的Stiga球拍。但魔鬼出現在細節中、、、老AC ( AW ),它的結構卻是Limba-Limba-Ayous-Limba-Limba的雙林巴結構,而不是後來叫Allround Classic的AC結構:Limba-Ayous-Ayous-Ayous-Limba。AW的雙林巴結構比較像黃瓦木,Limba力材是薄的,而不像BTY Korbel的Limba力材是厚的,所以BTY Primorac 5 Ply:普木的結構應該更像老AW結構。黃瓦木的面材與力材厚度差不多,普木的面材與力材厚度一薄一厚,但沒Korbel那麼厚、、、喂!講那麼多哩哩叩叩的、、、聽不懂啦!跟這把新版的Stiga Defensive Classic有蝦米關係?
新版的Stiga Defensive Classic結構看起來像、looks like&我猜是:Limba-Ayous-Ayous-Ayous-Limba。綜上所述,本來看起來應該要是雙林巴結構才跟老AW結構相仿。但水滴黃瓦木的經驗,證明了雙林巴結構的變形量,這個力道啊!還是不足以捲起故國神遊時的千堆雪,以至於亂石之雖能穿空而不能崩雲,驚濤也只能拍岸而非裂岸。Limba力材是比Ayous力材硬挺許多,但不管是內卷、肉捲、蛋捲還是亂捲,變形量、形變量才是重點啊!所以在球拍到貨開箱後的第一件事,本來在下都習慣先驗一下平整度,這回卻是先試一下可彎折的程度、、、一個字記之曰:爽歪歪!嘿!這不是三個字嗎?不!心得只有一個『爽』字,歪歪是指很容易掰歪折彎,而且回彈力十足。但其孿生兄弟Stiga Defensive Pro,這把面材染黑還加了薄碳的版本就稍嫌Q彈了許多。這個變化,在拉弧圈球捲住球時的容留時間和透版深度,就沒有純木版本的優秀了。解決這個問題不難,把它當成OC就對了,一黏一澀,簡單黏上手上現有的PF4 + Rakza 7就胡牌了,重心、手感都對,還真趁手。
咦!這不就是AC之於ACC、棕瓦木(Donic Waldner Allplay)之於瓦碳的老戲碼嗎?果然是你大爺,你大爺永遠是你大爺!
But、、、得力於165 x 156mm放大了的心寬體胖,由於膠皮也同時變大,在總重量、總長度的雙渦輪同時加持之下,這個鞭索形變量一下子暴走成超級賽亞人。一時之間天雷勾動地火,感動得不能自己,只差沒嚎出來!啊嗚、嗚、嗚、、、、不得不感嘆:繞了一大圈,『喜歡』這件事,真是亙古不變、至死不渝的情懷,雖然當時已惘然,但此情可待、、、不!不只是可待,而是會一輩子一直成追憶啊!
後記:
!!!後來發現入手的這兩把Stiga Defensive Classic / Pro的阿尤斯大蕊都是拼接的!!!兩把的拼接位置都不同,所以並非什麼故意設計,而是真的用邊角料廢物利用而已。而且面材還很容易拔絲!!!突然間、、、蛋蛋有點給他哀愁。
蛋噬又何奈,在下可是吃素的,既不吃蛋,也不喜歡吃鱉。Stiga是花生蝦蜜帶魚!!!都什麼年代了,阿尤斯大蕊還用拼接的!!!還賣那麼貴,也許是塩野真人的代言費太高了吧!無論如何,以AC結構而言,還用剩料拼接!這價位真的太他媽高了。
拼接大蕊這件事、、、如果發生在沒有鞭索形變球拍上,是無傷大雅、無可厚非的。甚至如果是桐木大蕊,在下還比較喜歡早期的拼接大蕊工藝。或許Stiga覺得打削球嘛!力量不大,應該沒什麼差異。但、、、要拿來當作AC打歐式兩面強力弧圈打法的話,拼接大蕊可就是生命中最不可原諒之重啊!不斷的鞭索形變彎折之下,可以想像應該打沒多久就會裂開了。所以、、、若您也不打算拿來打削球的話,成心誠心不建議購入!
不過嘛!哈哈!又有理由買新球拍了、、、已下訂,您猜猜會是哪一把?反正不會是Sti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