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至尊,寶刀屠龍。倚天不出,誰與『爭鋒』?『爭鋒』這個詞是關鍵啊!倚天、屠龍等神兵,莫非在於爭鋒上做文章,然而倚天、屠龍他們倆的老爸:楊過的玄鐵重劍,卻是『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爭鋒、無鋒,或是中國傳統書法哲學講究的『藏鋒』,都還是有個『鋒』字。而非金、非玉、如中敗革,似擊破絮的『聖火令』,卻是神兵利器削不斷、熊熊烈火燒不化的另類思維奇門兵器。
要贏球,一定得快嗎?快、狠、準、變、轉五訣,每項都足以克敵制勝。那以慢打快、以陰制很、以糊亂準、以不變應萬變、以不轉克轉,是否也是一種可行的逆向思考。
速度、旋轉的強烈追求,是現代桌球拍製作工藝的主要發展方向,所以一堆加料球拍應運而生,什麼奇奇怪怪的東西都能加到木頭裡面做成球拍。而早期全能型弧圈打法的時代,追求的理想目標,反而是強調如何能讓使用者發力完全的良好手感。無論是哪一種思維,要快、要轉是最高指導原則,各廠牌中最快、最轉也最賺的拍子,也就變成該廠家的倚天劍、屠龍刀,惹的武林群雄群起爭奪。
波斯三使武功平庸,但憑藉著聖火令和屁股見光外星人的怪異功夫,居然可以叫身懷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太極拳、劍,並同時擁有倚天劍、屠龍刀兩大神兵的張無忌,栽個大跟斗,要不是趙敏一招『天地同壽』,還差點人頭落地。不是每個人都有這麼多神功、神兵加持,還兼有個肯捨命相陪的紅顏知己。相較之下,倚天、屠龍只有一把,聖火令卻一次六根,似乎還可以再複製。那打造一把讓倚天、屠龍都搖頭的聖火令,好像簡單多了。
短顆、中顆、長顆、防弧反膠,這四個選項,其實都是這一類反向思維下的產物。但是這些產品通常會讓一些毒舌球友批評得一無是處,並爭相走避,列為拒絕往來戶。這些膠皮我都打過,基本上要能打好它們,比之平面反膠還要困難,對選手的體能、發力、預判等天賦素質要求更高。簡單舉證一下,要用低摩擦力的短顆粒膠皮打出比高摩擦力平面膠皮還旋轉的球,在物理學上根本就不可能。南韓削中反攻高手朱世赫就曾感嘆說:他如果原來不是練削球,發展應不止如此。而以異質膠皮打到中國桌壇總教練地位的蔡振華、劉國梁兩位,也因為膠皮被限制而走到幕後。所以因為外在抗力實在太大,所以這些特殊的異質膠皮,雖然很好玩,未免在球館坐冷板凳,都不在此番考慮之內。
先來知己知彼一下。因為大臂嚴重拉傷,正手攻球完全破功。只要引拍動作及發力稍大,大臂肌肉就會劇痛。因此十幾年來一直都只能靠反手攻球得分。正手只剩不引拍的小扣殺和不發力的小提拉,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改打短顆及喜歡Infinity VPS的主因,實乃運動傷害所致。長期打中直短顆所練就推擋時的手腕、手指頭小動作,這是制勝關鍵,則必須保留。曾經傷到完全站不起來的膝蓋,很難承受急旋側身拉球時的壓力,因此被擠到中路時,球拍必須夠厚實到可以直接頂球。最好這把球拍還要能像短顆一樣稍微抗旋,稍微一點寸勁就能扣殺,當然弧圈球如果能不太發力球質就很強、很頂,那就更好了、、、、、。哎!癡人說夢吧!總之,要轉亦不轉,似弱又強,球可以慢到像抓在手上,又要能迅雷不及掩耳的快,這是打造這把聖火令的主要設計概念。
轉亦不轉?平面膠皮中有好幾片具有短顆性質的:BTY Tackfire Special、BTY Tackiness Chop2、Joola Carrera、TSP 730、雙魚8338、環球999還有我最愛的『紅雙喜PF4』!這些高粘彈性膠皮基本上在瞬間發力時,都會像短顆一樣,不太吃來球旋轉,因為粘住了,可以直接攻殺來球,很適合亮板重扣和小扣殺。另外瞬間輕輕斜頂一板不切,在對長顆回球時特別好用,長顆對手經常會被憋到亂起板。當然,這類膠皮公認最強的特性就是起下旋,這點毋庸置喙。
球拍的選擇上,厚而空、軟亦硬、可削可打的球拍選擇,以巴沙木為大蕊與其他硬木或特殊纖維層組合的球拍為主。這類球拍通常被用在打長顆粒上有很好的效果。您看,打長顆都能有持球能力和攻擊力,貼平面會怎樣?第一、控球像黏在板子上,指哪打哪。第二、發力小時球不走,發中等力量時球速最高,發大力時球性轉下沈。第三、攻、削轉換自如,球路變化多端。Donic Caymen / Joola MC1 / TSP Versal等等都是這類的拍子,球速不慢,發力幾乎沒有上限,因為材質通透,很難觸底,但這不保證球速能有多快。配合適當的球路,能達到以小搏大的四兩撥千斤效果。
這幾把拍子可能由於不是主流的攻擊拍,拍身厚度亦不是常人所能接受,比較少商家進貨。蒐尋半天,網購了一把Donic Caymen,只是因為它是這三把中大蕊拼接處唯一沒染色,看起來卡通感少一點。薄KOTO面材、2mm超厚Balsa加力層、4mmBalsa大蕊,類軟五夾的結構厚度配置讓它跟其他同質性產品有完全不同的調性,其他產品多半都是超厚Balsa大蕊,面材和加力層都輕薄如紙。太厚的Balsa大蕊會像海綿一樣,在大發力時,力量如陷入泥沼,有空蕩蕩的感覺。Caymen依然有些許這種感覺,但發力線性較好,尤其是保有軟五夾形變的錯覺(1cm左右的超厚拍身不可能啦!),遠檯大力反拉時,手感還滿像軟五夾全能型球拍,拉側旋弧圈特別能拉出死轉,就是那種讓對手一碰就飛的強勢弧圈球。這已經是買第二把了,第一把62g,新入手的這一把居然才53g,DHS PF4是一張相當重的膠皮,但正反手都貼這張,在Caymen上的整體重量還是一整個輕。PF4的硬膠面和硬海綿恰好與Caymen的Balsa結構硬度相仿,膠皮和球拍彷彿一體成型,擊球的共振沒有拍皮分離的斷層感。將球上拋在用拍子接球時,比削球拍還容易停住球。和全能型球拍相比,整體厚度多了一張膠皮,少了一點震手趕,持球時間相對的更長些。
隨便拿把拍子貼兩張皮,而且還都是低價位器材,怎麼看都像廢柴,堪當聖火令嗎?還有乾坤大挪移的武功心法呢?又怎麼能對抗倚天劍、屠龍刀呢?
打造這把球拍的主要設計概念,是針對基本功不足、腳步不夠快、年紀稍長已無法靠連續主動發力取勝,但技、戰術經驗豐富,強調落點變化、打亂對手節奏的近檯快守型選手。不依賴旋轉和速度,也必須能無視對方來球的旋轉和速度,適合在第一時間與第三時間點擊球(不在最高點擊球),回球不是不轉就是極轉。但使用者本身基本只用撞擊方式回球,不論擺短、劈長都能簡單地製造出不轉球。要真能這樣,那就神了。
機關算盡太聰明,聰明總被聰明誤、、、、、。太輕是一個問題、大大的問題。實際試打時,這個球不走的問題挺大,回球只要不發力都像停在板子上,起下旋時,因為力量都作用在旋轉上,弧線不容易拉高,掛網的機率頗高,直接殺下旋球時弧線太直,經常出台。倒是搓下璇、輕推下旋球、撥、挑下旋都相當好,但彈擊不給力,也不是沒力,而是板子太軟咬得太深,膠皮太硬迫不及待就出球了,所以有種銜接不上的感覺。可見這個組合沒辦法達到成為『聖火令』的要求。
第一回 完。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