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香!!!台灣第一把樣品拍入手。
Andro LIGNA OFF+,手工限量生產、樂器製作工藝、3D舒適握柄、、、原廠保密到極點的性能諸元,一直到見到實拍才瞭解的特殊夾層結構,連夾層數都不告訴你,更別說是夾層使用木材種類。唐橋網路上已經預告個把月了,還只能預訂的秘密商品。神秘、神秘、神秘、刺激、刺激、刺激,哎呀!藏鏡人要出現了(聲光效果+搖旗吶喊)!終於在唐橋實體店裡瞄到一個奇怪的盒子,上面寫著LIGNA OFF/OFF+,還有另一組連網路上都還沒登出的兩款手工球拍,五彩斑斕的新盒子上寫著和之魂-蒼/碧。本來想入手的是XIOM VEGA PRO ZLC,這把也是只有樣品拍,還沒公開發售,但幾相比較,和之魂-蒼/碧、LIGNA OFF / VEGA PRO全都中箭落馬,LIGNA OFF+雀屏中選,前兩者因是日系手工拍,握柄較不適合我,且夾板結構方式無法吸引我,想像一下,將一些現行加料拍的加料層拿掉就是了。尤其是那把防守拍,跟銀河980實在沒兩樣,卻價差近十倍,哇哩咧!後兩者當然因為是加料拍不是我的菜。當然主因還是因為LIGNA OFF+那種低調到無法復加、近乎裸裎的質樸。貼上膠皮,就跟自己糊的爛球拍沒兩樣,台灣幾家接手訂做的手工球拍廠的產品中去找一把最醜的,應該都比這把LIGNA OFF+漂亮。
面材是1.5mm雲杉,加力層太薄看不出來,大蕊2.5mm三拼接梧桐,總厚度約6.7mm。老實說這個價位的球拍,還弄個看起來像紅柳安木的握柄,對懂木頭市場行情的人來說,真是坑爹、坑娘、坑傻逼啊!但這個用得是歐洲雲杉,而不是大陸雲杉。若是比較Nittaku 大師系列所用的雲杉品質,那這把LIGNA OFF+樣品拍的品相真的一流。但又不像銀河紫龍火山岩系列所用的雲杉紋路細緻,粗中有細、木紋平直、木質甚至有種半透明的感覺。握柄的設計完全是圓弧面,握感很舒服,可以很細膩的控制拍面角度。
求好心切,所以做出錯誤判斷,FH:狂飆3-50、BH:T64。老實講,不好打,打不到十球就想把這拍子丟到垃圾桶。,彈性有斷層,小球彈跳太快控制不住。小發力球不走,中發力一直有敲到板子的觸底感,大發力時球速真不是蓋的,但弧線太長老出台。發球發不轉、接發球老冒高,而且是冒得老高,直接被對方轟大板。震手強烈,感覺甜區很小,好像板身支撐力很差。只有很扎實咬住透板的高旋轉弧圈球,才發揮出它的強大威力,對手著實嚇了一跳。
也不是批評蛋糕海綿,但以上現象都是蛋糕海綿搞的。真實生活中,幾乎很少吃蛋糕的我,改吃素後更是完全不碰蛋糕,會不會是這個原因,所以不喜歡蛋糕海綿的膠皮。因為一直覺得賣給你少許麵粉和一堆空氣,卻要價更高,實在沒有山東大饅頭來得紮實。而加料拍就像花捲一樣,只比饅頭多了點蔥花,完全亂了純麥的香味,價格又高一倍,所以偏好純木拍多點。從第一張HEXER PIPs+開始,VEGA Asia、OMEGA 4、、、錢可沒少花,卻都無法打進心裡,所以才挖掘古墓,重啟出土文物PF4。
熟悉本版的朋友可能常會看到在下提及PF4這張老皮。沒有什麼特色,彈性很小、表面黏性也不大。但是在所謂的Dwelling Time(停留時間)上,卻很傑出,尤其側旋弧圈球。只要您持球的功力夠強、擺速夠快,被這隻大鱷龜一口咬住,非死即傷。如果說T05/64/80、Bluefire、、、這些膠皮這些膠皮像武士刀一樣鋒銳犀利,那PF4絕對是厚背薄刃的鬼頭刀,那種鈍、重、虎虎生風的打擊力,會給對手產生極大的威脅。但對發力不足、經驗尚淺的球友來說,除了打不出力量和旋轉之外、接發球時還會因為吃球太深、屢屢失誤。只要貼上這張皮試拍,很容易就可以掂出球拍的底蘊,換句話說,如果貼上PF4後不好打,那這把球拍,大概就會被我打入冷宮。
意外的,搭配原來花大錢的狂飆3-50+T64一無是處的LIGNA OFF+,與PF4的組合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原來這拍的甜區這麼大!打到拍邊約兩公分左右都聞風不動的穩定!雖是OFF+等級的球拍,咬球的感覺居然是類似ALL+等級的握裹感。很容易透板,速度也極快。
LIGNA OFF屬於拍身咬球就很好的,表面彈性雖大,但觸感清晰,控制力極佳,退台後的中大力發力同樣保持著極佳的線性,但這力量不是來自於拍身型變,而是木頭本身的力量。這樣的特性比較類似檜單,而且是極快、極硬的檜單。若要找個性質更相近的球拍,嗯!純木版的Gergely吧!力量大卻手感十足。連手震感、球拍拍面大小都相仿。OFF+等級的球拍最困難的是控球,在即便是錯貼蛋糕海綿的狀態下,LIGNA OFF+居然能連著五球,輕易地將球發進網前左右角15x15cm的死角裡!不但把陪練的教練嚇壞了,連自己也大為讚嘆。
膠皮搭配部分:
最近敗拍動作頗大,最真誠的原始理由是想學老瓦,卻又清楚的知道已經四十好幾之後的體力,是沒辦法像從前用削球拍配削球皮還打攻擊球。又老是碰到饗驗證在下對顆粒膠皮認識的球友,所以只帶一把球拍是不可能的。因此請出YE7當壓箱寶,環球889+DHS PF4是想當然耳的絕配。Yasaka Sweden Classic則是學老瓦的不二選擇。其實在下適用的球拍彈性極限就是YE了,同YE或比YE速度還快的球拍即無法駕馭。多年來反覆追尋仍然無法破解這個魔咒,實戰中最趁手、也最愛的兵器幾乎都是削球拍。對應高速拍便一股腦消極地貼上DHS PF4了事。
那買把LIGNA OFF+是來鬧場的嗎?輕、彈、咬、手感好、微震手,這樣的球拍最適合異質打法,正反反正、正反反長、正正反反都不錯,尤其是正反反長、正正反長、正反反防弧更能發揮威力。因為異質打法的球拍需要的特性是很兩極化的,簡單講就是冰火五重天,彈性要大,手感又要好,要能吸能吐。而一般球拍彈性大者手感差,手感好者彈性弱。而LIGNA OFF+的咬球手感並不是來自拍身型變,而是厚雲杉面材的特殊吸力,極薄的加力層能迅速的將大蕊力量傳達出來,所以在中度發力時即可提供極大的攻殺能量。日、德系反膠,尤其是蛋糕海綿系列,碰到手震感大的球拍簡直是個災難,多餘的手感在擊球時反而因膠皮觸感加上手震,手感多到轟隆隆、模糊而誤判,很容易造成發力過當的狀況。搭配手感較硬的黏性膠皮反而相得益彰。
異質拍的拍、皮搭配很容易出現兩面彈性差異過大的狀況,這樣的球拍只適合打打削球,偶爾偷偷削中反攻,實際上應該算是削球拍而不是異質拍。好的異質拍搭配,應該是兩面手感、速度接近,而打出去的球性很怪,簡言之,就是自己好打、別人難打才是上上策。削球拍因為拍面較大,正反反長的配置加上拍身重量足,所以攻球力量還算夠。但拿一般兩面弧圈用拍來當異質拍使,則會因為拍面較小膠皮也縮小,球拍的重量和重心都不對,常會打出敲邊球而失誤。若是拿全能拍當異質拍使,則更是攻不出也防不了,硬是發力精疲力盡,打起來很累不說,異質拍該有的變化性、飄忽發沈等等怪異球質,都會因為發力十足咬球太死而威力減半。在下常推薦異質打法球友BTY Gergly這把球拍的原因便是如此。這和歐系異質打法,如怪博士的球拍設計則是用軟質大蕊、硬面材不同,怪博士系的異質打法多是以守為主,而LIGNA OFF+這種吸彈面材、硬質大蕊的設計,則是主動攻擊為主的異質打法。如果福原愛的打法是把長膠打起來像生膠,那LIGNA OFF+則是有將長膠打起來像反膠的能力。
前文曾提及LIGANA OFF+和Gergly很像,但LIGNA OFF是純木設計,手感上較Gergly更細膩、更咬,更能掌握,彈性卻差不多。能更大程度的增加異質打法中最困難的『相持』纏鬥性能。搭配DHS PF4+Sword 賽拉0.5mm,手震感居然比兩面海夫白鯊或原來的狂飆3-50+T64還小!正反反長的兩面擊球感居然很類似!連正長反正都好打。嗯!這下子有人有難了,等著吧。
果然,用LIGNA OFF+打異質真的很優秀,反手長顆的攻擊力真是不自話下,最今球技突飛猛進的對手幾乎碰不著球,但用兩面反膠和他對打的結果卻是大敗。只是球友間對長膠的抗力實在太大,不得已還是得換回兩面反膠。LIGNA OFF+什麼都好,由其握柄的舒適性,練球時感覺省力,對戰時轉換自如,實在是很棒的設計。唯一的缺點是除了用PF4之外,接發球不受控制的大力,回球老是冒高被打好玩的。但是輪到己方攻擊時的順暢淋漓、反手彈擊的暴力清脆,真是會上癮。所以雖然首戰成績不理想,卻感覺已經失去的正手攻擊力又回來了,嗯!大師兄、二師兄、、、六師弟,全都回來了!
完!了嗎?弄了一把XIOM仿製SZLC的VEGA PRO打了一陣子,也搭配兩面T64,真心不錯打,但就是學生三板球的球路,看似旋轉速度都很強的發球、一定起板亂轟的第三球。橫拍套路太少及反膠性質掌握不良是主因,但是連續性、正反手轉換、、、則跟球拍設計息息相關。這些在超級水谷隼和VEGA PRO上找不到。而這卻是LIGANA OFF+的優勢,尤其在實戰中能得到最佳的體驗。